7月20号入伏 当天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2025-07-18 17:01  头条

进入三伏,一年里最热的时段就算来了,要是时不时下场雨也算不错,有道是"淋了伏王,一天一场",那啥是伏王,入伏下雨或晴天,分别是啥预兆呢?分享几句相关谚语,一看就知道。

先说这个伏王,也算是种老说法。数伏是按庚日算的嘛,夏至三庚进头伏,庚属阳金,那阳就相当于男的嘛,那入伏头一天这个庚日就是伏王;庚日后边、也就是入伏第二天,是辛日,辛是阴金,就被称作"伏后"。

这一王一后的,挺符合古代人的思维。当然,这两天的天气预兆也有说法,看谚语:

说"淋了伏王,一天一场",是说入伏头一天下雨,那就预示后期雨水多,不敢说天天下,三天两头下一场应该是有的,要是这样的话,三伏天自然也就不太热,庄稼的生长也不会受影响,说"伏里多雨,囤里多米"嘛。

还有种说法,是"破了伏王湿到底,晒了伏后旱到秋",也说入伏头一天下雨,伏天雨水会特别多。

要是第二天天晴,太阳暴晒,那就预示后期会比较旱,可能会一直旱到立秋前后。要是这样就坏了,不光人要承受持续的高温、相当难受,庄稼也得接受高温灸烤,收成自然也得受影响。

要从这方面来说,那入伏头两天下雨都应该是好事。

跟这类似的谚语还有挺多,意思基本上也都差不太多,比如说"头伏下雨,伏伏有雨",说头伏要是雨水多,那后边的雨水也不少。

还有更长远的,说"淋伏头,晒伏尾",入伏头一天下雨,前边倒是雨水比较多,到快出伏的时候就开始旱了。

还有类似的,说"初伏浇,出伏烧",也说头伏雨水多,气温自然不会太高,伏里也不是太热,那到了出伏的时候气温倒是该上来了,得有"秋老虎"再热上一段。

这句也对应了"前伏热不透,后伏热来凑",反正热量就这么多,先热后不热,前头不热后边热,这些说法也算挺统一,没啥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