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又被坑了一把

2025-08-06 22:41  头条

陈佩斯新片《戏台》上座率碾压流量大片,观众用脚投票证明好故事永远不缺市场。三天票房破亿,影院里三代人一起擦泪的场面,狠狠打了"中老年不消费"的脸。

黄金场次满座的电影现在有多稀缺?看看《戏台》实时售票图就知道,晚上八点场红到发紫的座位分布,和隔壁流量明星主演的科幻片形成惨烈对比。

黄渤在片场采访时说过,跟陈佩斯对戏得提前半小时默台词,老爷子随时能揪出半句不合时代背景的台词。这种死磕细节的劲儿,在姜武拿枪顶着余少群改戏那段全爆出来了--观众明明在笑,可攥着爆米花的手心全是汗。

数据不会说谎。灯塔专业版显示《戏台》40岁以上观众占比37%,创下近五年院线电影新高。有院线经理凌晨两点发朋友圈,说亲眼看见拄拐杖的大爷买票,还专门要最后一排,怕自己哭出声影响别人。

这话听着玄乎,但翻翻某书上的观影日记,带爸妈二刷的笔记已经刷屏,有人拍到老父亲片尾字幕亮起时,偷偷用袖口抹了三次眼睛。十年前影视圈流行一句话"得年轻人得天下",现在被《戏台》撕了个粉碎。

陈佩斯在路演时说过,拍这片没想过破圈,就想给当年录像厅里看《瞧这一家子》的老伙计们留个念想。

结果呢?二十岁小姑娘追着余少群要签名时,嘴里喊的是"凤老板别低头",这角色在民国戏班守的哪里是戏台,分明是现在年轻人快丢光了的匠气。有人在豆瓣短评里算过账,说这片宣发费还不够买热搜前三,但全国三百多家地方戏曲协会自发包场。

山西某老戏迷协会会长接受采访时,手机屏保还是陈佩斯82年吃面条的剧照。这种跨越四十年的观众缘,哪个数据公司能算得清?

市场教做人系列再添新案例。当流量明星还在抱怨观众不识货时,《戏台》用满场皱纹与青春交织的笑泪证明:银幕前没有年龄分层,只有好故事和烂故事的区别。某影院清洁大妈说得最实在:"放这片子的厅,散场时垃圾桶里纸巾都比别的厅多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