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次是真的把22个国家得罪了。
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加上欧盟高级外交代表,一起站出来骂以色列的定居点计划"不可接受",这种画面可不多见。
事情发生在约旦河西岸的"E1区"。
这是耶路撒冷以东的一块敏感地带,以色列国防部下属机构批准在这里建3400多套住房,连着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
这个地方争议很大,因为一旦建成,就会把巴勒斯坦的南北交通切断。
国际主流媒体报道,这让不少西方国家坐不住了。
英国政府官网直接挂出了联合声明,措辞很冲,明确说这种建房行为违反国际法,破坏中东和平前景,还要求以色列马上撤销。
更罕见的是,英国外交部当场召见了以色列驻英大使。
明眼人都知道,这种"请喝茶"可不只是聊家常,基本就是警告。
有分析说,这次联合声明的力量不在于它能马上阻止施工,而在于它传递了一个信号:西方阵营在巴以问题上,虽然内部意见不统一,但一旦触到某些红线,会形成临时共识。
E1区的争议由来已久。
以色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开发计划,但每次到动工前夕,国际压力就会让它搁置,这次反而推进了。
有人猜测,是当前中东局势紧张,以色列政府想利用时机既定事实化。
街头巷尾的老百姓其实不一定关心国际法条文,他们更关心的是,这种定居点建设会不会让冲突更难收场。
联合声明里有句话说得很直白:这对以色列人民没好处,只会增加暴力。
有趣的是,以色列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一些安全专家也担心,这会刺激更多袭击事件,给自己找麻烦。
编辑采访到一位在特拉维夫经营小店的店主,他说:"政治的事我不懂,但我只知道每次局势紧张,游客就少一半。"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联合国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早就明确了在被占领土建立定居点是非法的。
可问题是,这种决议缺乏强制执行力,最多是政治施压。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无奈的地方--声明发得再多,如果没有实质行动,效果就会打折扣。
权威媒体评论说,这更像是一场外交表态赛,看谁的立场更"正"。
不过这次的不同点在于,连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加入了批评阵营。
要知道,意大利过去在以色列问题上通常比较谨慎,这次敢签字,说明内部气氛确实有点变了。
也有人认为,这种公开对抗可能会让以色列更强硬。
毕竟它在国内政治上,定居点建设是某些选民的心头好,外部反对反而可能被当作凝聚支持的工具。
E1区计划一旦落地,对巴勒斯坦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
地理上会让他们的西岸领土变成两半,谈和平建国就更没空间了。
巴方一直把E1区视为红线,这次更是强烈抗议。
外交圈内有人半开玩笑说,这可能是"大家一致反对,但没人真敢拦"的典型案例。
就像马路上一辆车逆行,大家都骂,但警察只是吹哨不追车。
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其实反映了一个老问题:国际社会在巴以冲突上的"惯性无力"。
声明、抗议、谴责,一遍又一遍,但现实总是向着既定事实推进。
有网友留言说:"这些声明不是没用,但就像雨滴落在石头上,想要磨出痕迹,得等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