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本月下旬,北方多地会突然从初秋的微凉步入真切的寒意与雪花纷飞?答案藏在一股自北向南推进的冷空气与高原降雪的共同作用中。自25日起,一道新的冷涌将开始影响我国北方,未来三天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以及黄淮等地会出现明显降温,局地降幅可达4至6摄氏度,个别地点降温超过8摄氏度。气温回落的直接后果是,太原的夜间最低温预计降至冰点左右,西宁有望跌破零度,北方多地或将再创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回顾过去一周,内蒙古到东北、华北平原一带普遍较常年低4℃以上,内蒙古中部偏北地区更是低于常年8℃以上,昨日清晨哈尔滨、长春、合肥、成都、昆明等地已出现立秋以来的最低气温。

降水方面,青藏高原东部的降雪仍在持续演进。青海北部与甘肃中部的雪势有所减弱,但青海南部与西藏东部将趋于增强,局地甚至可能出现暴雪。与此同时,内蒙古东北部与黑龙江等地也面临明显降雪。具体来看,25日至26日,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北部与东部、川西高原北部、甘肃中南部等地将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青海东部、西藏东北部及川西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局部有暴雪。到了明天,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西部、西藏北部与东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等地仍将有不同程度降雪,部分地区会由中雪发展为大雪,黑龙江西北部等处可能出现暴雪。后天的关注重点则转向黑龙江中北部、新疆阿勒泰山区和伊犁河谷,以及西藏东部和南部,这些区域会迎来新一轮小雪或雨夹雪,部分地带有中到大雪。南方方面,西南大部、海南岛与台湾岛等地将出现小到中雨,海南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大雨乃至暴雨。
气象形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需要提前谋划。青海、西藏及川西高原中北部的持续降雪,可能对设施农业与畜牧业造成较大冲击,同时对山地公路、通行安全和日常运输带来不利影响,相关地区应加强防护与应急准备。内蒙古中东部与黑龙江等地同样需防范降雪带来的道路结冰与积雪堵塞。健康层面,气温骤降容易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外出者应注意增衣保暖,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需提高警惕。与北方形成对比的是,今明两天华南地区气温将回升,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回到25℃以上,广州有望从今日的27℃回升至明日的28℃,更接近常年水平。

从眼下的冷暖分布看,短期内北方将以降温降雪为主,南方则出现气温回升与局地降雨的并存情形。若下一波冷空气再次叠加在高原雪情之上,相关地区的应对压力会进一步加大,这将对后续农业生产、交通调度和公众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样的天气态势,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与预警,合理调整出行和生产安排,仍是减少不利影响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