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过年有深刻记忆,糖果礼盒里一定少不了徐福记。无论是凤梨酥、沙琪玛,还是酥心糖、牛轧糖,这些曾经代表着年味的经典零食,几乎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然而,如今的徐福记,似乎正悄悄发生变化。
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徐福记的经典产品开始"断糖"了!凤梨酥、草莓酥的包装上印着"减糖26%",沙琪玛也不炸了,升级成了五谷牛奶酥。以"甜"起家的糖果大王,为何要对糖"下手"?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我们一直以为的国产品牌,竟然早已
不再是纯正的国货?
从糖果大王到"低糖先锋",徐福记在怕什么?
提到徐福记,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甜"--那种满口酥脆、甜而不腻的口感,是无数80、90后的童年味道。但近年来,健康饮食风潮席卷全球,"控糖"成为消费者的共同诉求,连老牌糖果品牌也不得不改变。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国成年人每日糖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克,但市面上不少零食的含糖量都远超这一标准。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减糖"成为食品行业的新趋势。徐福记作为"高糖食品"的代表,也不得不顺应市场变化,推出减糖版的经典产品。
然而,减糖并非易事。糖不仅仅是甜味剂,还承担着增稠、保湿、延长保质期的功能。如何在减少糖分的同时维持原有口感,是所有零食企业都在攻克的难题。徐福记的减糖策略,表面上是顺应潮流,实际上也是市场竞争的无奈之举。
"国产品牌"身份争议,徐福记早已不姓"徐"?
在很多人眼中,徐福记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国产品牌,从1992年创立至今,一直在中国市场深耕。但事实上,徐福记早已不再是纯正的国货。
2011年,全球食品巨头雀巢(Nestlé)以16.5亿美元收购了徐福记60%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这意味着,虽然徐福记的生产基地仍然在中国,目标消费者也是中国人,但它的控股权已归瑞士雀巢所有。换句话说,徐福记已经是雀巢旗下的外资控股品牌,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土生土长"的国产糖果品牌了。
这一点也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被骗了"--毕竟,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徐福记一直是过年糖果的"国货担当"。如今,面对减糖、转型、口味变化的同时,消费者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品牌的身份。
减糖的徐福记,还能抓住消费者的心吗?
如今,徐福记面临的挑战不止是品牌身份的争议,更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否还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方面,年轻消费者的零食选择越来越多。健康、低糖、新潮的国产品牌层出不穷,比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都推出了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零食。而像徐福记这样带有"传统"标签的品牌,如果找不到新的市场突破点,可能会被逐渐边缘化。
另一方面,经典口味的改变,可能会让老顾客流失。毕竟,很多人吃徐福记的糖,就是为了那份熟悉的甜味。如今的减糖版本,口感是否依然能打?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徐福记还能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住地位?它的"减糖"策略是明智之举,还是自断前程?这或许要交给市场来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