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活动多元化
观众的消费形式在转移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超认为,2024年,电影产业的票房收入相较于前一年度出现了100多亿元的下降,反映出观众的消费热情大幅度减退。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经济低迷对电影市场的直接影响。除了票房之外,电影投资能力也严重下滑,具体表现为电影投融资事件数量下降,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共发生电影投融资事件235起,随后数量持续下降,到2023年仅有9起。但是文化市场基本的娱乐消费却并未下降,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3257.83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新高。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74亿人,同比增长0.94%,达到历史新高点。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可以看出,观众的消费形式在转移。
李超坦言,观众审美倾向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真实性与情感共鸣、多元化与包容性、互动性与参与性的追求上。首先,短剧和游戏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娱乐选择,观众能够借助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微短剧或玩游戏,这种灵活性是传统电影难以匹敌的。其次,微短剧提供的情绪价值是传统电影较难实现的。再次,移动游戏的画面质量和操作体验使得游戏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娱乐选择。观众从电影、电视剧转向微短剧和游戏的趋势,倒逼电影必须更新美学模式和技术模式,但短期内还看不到机遇。
电影产业须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吸引观众回归
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艺术形态,电影该如何在市场疲软的背景下,继续前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电影产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转型不仅涉及硬件设施的升级,还包括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和优化。比如电影院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放映设备,4K、8K高清投影、IMAX、杜比全景声等,提升观众的视听享受。同时,座椅的舒适度、影厅的清洁度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善,也是提升观影体验的关键。电影产业上游的制片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创新性,提高影片的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中游的发行环节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发行渠道和营销策略,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精准营销。下游的院线则需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推出特色影院等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制作到发行,再到观影体验,数字化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制片方可以更精准地了解观众需求,优化内容创作;院线则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电影产业在内容创作、发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路径,以及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吸引观众的核心。电影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品质的提升,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包括探索新的题材、风格、叙事方式等,以及通过跨界合作等方式丰富内容形式。例如,可以与文学、游戏、动漫等领域进行联动,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在发行营销方面,电影产业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精准营销,通过创建话题挑战、幕后揭秘、角色互动等形式与观众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或者与时尚、餐饮、旅游等不同行业的品牌进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或活动,拓宽电影的曝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