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法国媒体认为,万斯其实在讲话中就已经明示了,因为在他说俄罗斯和中国不是欧洲最大威胁之后,他紧跟着就把这个他认为来自欧洲内部的最大威胁落在了意识形态上,说这个威胁是欧洲正在放弃他眼中那些西方"最基础的价值观"。
《世界报》还将万斯此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震惊欧洲的讲话,与200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讲话进行了并列,并提到上次普京震惊欧洲是因为他当着欧洲人的面,对美国和欧洲共同塑造的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表达了不满--而这次,却是美国政府自己的代表,在表达这样的不满和敌意了。
就在《世界报》这篇报道发布的同一天,德国的"德国之声"在一篇报道中承认,万斯的两场发言已经清晰地说明,美国新政府与欧洲的分歧,确实不仅仅只是军费或俄乌、巴以等明面上的问题了,而是意识形态这个曾经将美国和欧洲粘合在一起的共同价值观,出了问题。
其中,一些接受"德国之声"采访的专家认为,从万斯对于欧洲民主价值观的抨击,到他打破先例在德国直接会见了"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都佐证了万斯以及特朗普的美国,与欧洲的分歧已经深入到了最根基的价值观层面。
这一美欧间出现如此重大且根基性质的分歧,其实早有迹象。一些长期关注欧美意识形态走向的西方智库专家和媒体人,早在特朗普首次上台后,就已经提示过其在美国掀起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治运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西方世界民粹保守主义思想的回潮。在接下来的几年,与美国保守派价值观相投、但原本在欧洲处在被压制和边缘化的政治势力,开始迎来上升期,他们有的赢得选举成为了执政力量,有的则成为了在各自国家中一股已无法再被小视的政治力量,甚至挑战并冲击着各自国家二战以来形成的政治格局,比如法国的勒庞和德国的魏德尔。
而特朗普在去年11月再次赢下美国总统选举,在一些欧洲民粹保守势力看来,更是一剂强心针,被一些人视为必须要抓住的机会。
比如,在去年11月19日,曾主导英国脱欧谈判的英国保守派政客大卫·弗罗斯特,就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全球保守运动迎来"关键时刻",将令保守派价值观复苏。他甚至呼吁欧洲的保守派不要做观望者,而是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