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有骨气的皇帝,隆武帝的末路悲歌(2)

2025-02-14 06:02  搜狐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一年后南明弘光政权崩溃,弘光帝被俘投降。

此时朱聿键正在南方,他经过长途颠簸,历尽波折,终于在福建称帝,是为隆武皇帝,群臣认为他出身南阳,想要效仿当年汉光武帝刘秀,中兴王朝。

但是,当时南明内部争权夺利,各路王爷互相攻击,利益集团彼此不服。

朱聿键又被福建军阀郑芝龙等人架空。只有郑成功因为受到朱聿键厚待,对隆武帝还算忠心,但此时的郑成功并没有掌握郑氏家族的实权。

朱聿键在位期间,整顿贪官污吏,安抚民生,锐意进取,并亲自安排部署北伐,准备御驾亲征。

然而此时南明已经土崩瓦解,满清强盛,实力过于悬殊,隆武帝的北伐方略只能是镜花水月。

隆武二年,清兵入汀州,朱聿键被迫逃亡,后被清兵追上杀死。

关于朱聿键的死法有争议,一说他是被敌人射手,一说他是被俘后宁死不屈,绝食而死。

但不管是哪种死法,朱聿键确定没有投降清军,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

明末大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王爷们占据着大量土地财富,百姓食不果腹,成为流民。而这些饱食终日的王爷们不但没有为国家出力,反而坐视王朝覆灭。这里面有崇祯皇帝个人问题,也有明朝王爷们不思进取,腐朽堕落的原因。

南明一众抗清者,有被俘下跪的,有举城投降的,也有被叛徒杀死的,但如隆武帝这般锐意进取,以身殉国的不多。

朱聿键生不逢时,他以藩王身份想要为国尽忠,却遭到革职软禁。好容易出狱,国家却陷入了崩溃的境地,他想力挽狂澜,却无能为力,最后以身殉国,也算是死得其所。

当王朝鼎革,天下变换的时候,个人的力量往往很有限,在大势面前,即便是皇帝有时候也只能徒叹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