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刚刚结束的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伊朗12天的时间打出去了591枚导弹,而且从当时的反击效果来看,伊朗的导弹部队明显还有后劲,仍然可以维持每天几十发对以色列保持攻击的态势。难道我们的导弹储备还比不上伊朗吗?
以这两场战争为例,我们在台海方向上,如果仅有900枚短程导弹的话,真正遇到高强度的战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战争储备,导弹会在开战早期就被消耗殆尽。而这种战争准备情况显然不符合我国实际的国防力量和军事作战逻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美国人提到的这个数据,即便与他们自己公开的一些情报相比,其实也有一些矛盾。
比如去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出台的报告中就指出中国拥有的短程导弹的数量可能超过4000枚,虽然这个数据仍然没有指出具体的权威出处,但是也比美国空军部长所提到的这个数据要高很多。也就是说,美国内部对于我国拥有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具体数量,大概率是处于一个概括计算的范畴内,而且"概括"的非常厉害,在我看来可以用于现实"相差甚远"来形容了。甚至不排除,就连说出这种话的美国高层,其实在自己的心里也都不认可这样的数字。
而这位美国空军的部长之所以拿这个话题和比较敏感的一组数字来放在听证会上进行公开,在我看来,表面上是针对我国,实际上是有着内在的考虑。这次美国国防单位的听证会举行期间,恰逢美国2026财年国防预算审议期间,美国的空军与太空军的项目目前正在面临削减,如何尽可能的确保一定程度的预算是一些美国高层非常关心的事情。
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下,尽可能的渲染所谓的中国导弹威胁论可以直接服务于自己希望得到更多拨款的这种需求。而美国高层的这种做法,早就已经出现了不是一次两次。每当遇到一些内部矛盾和想要得到更多资金支持的时候,就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开始喧嚣尘上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具体的数字到底是多少,到底是否真实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中国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之后,美国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还能怎么办!只能是继续加强相应领域的投资以应对挑战,而这样一来正好中了一些美国高层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