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中秋“三亲不走,两礼不回”,都是指什么?明日中秋,千万别犯了大忌讳!

2024-09-16 16:48  头条

中秋节,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象征着家人团聚的氛围与共赏明月、品尝美食的浪漫。

在此佳节,大家会相邀而聚,共赏天上明亮的明月,共享桌上丰盛的美食。

然而古人有智慧,流传下来一句话来作为中秋节的社交礼仪,那便是:三亲慎走两礼勿收。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不仅意义深远,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快来看看这些禁忌,搞清楚它们背后的秘密吧!

三亲慎走。

这里的三亲分别指的是舅家、外祖父、夫家。

所以"三亲慎走"指的是这三方亲属,并不适合在中秋节期间互相探望,而其余的亲属都是可以相互探望的。

那么这三方亲属为什么不适合互相拜访呢?

人们都知道中秋节是一个象征着团结和团圆的节日,所以等到了小存储会人人都会相约一起聚会,来邻居家的气氛会特别热闹,但久而久之某些家庭就开始感到厌烦,会想为不同家庭之间能够保持各自的私密性,就不能让他们每年都这样一家一家的前往拜访。

但是拒绝人家又很没礼貌,难以处理当中的关系,久而久之某些体贴周到的人就想出一个巧妙的方法,在年节期间把那些容易打扰到他家团圆的人群归纳在一起,然后将他们统一起来使用一个通用的方法进行应对,于是就有了"三亲慎走",提醒大家在节日期间要主动疏远那三方亲属。

这三方亲属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说舅家,因为古代主要以男子为主,都是早婚制,早早成婚后男方就会到女方家进行住户,造成女儿在结婚后留守在夫家,所以从古至今舅家和姑爷之间的关系都是有些敌意的,这种要看对眼了娶女儿愿意主动到丈家拜年的缘分虽然偶尔也出现过,但是频率极低,有些事情是人情上无法解决的,因此舅家就成为了不适合互相拜访的亲属之一。

其次是外祖父,其实外公和外孙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非常亲近,但是在中秋等节日向外公祝贺节日,可能就会让人误以为外公还很年轻,又找到了一个年轻的妻子,于是造成外孙对这个继母不认可的尴尬局面,所以人们通常会选择不在中秋去拜访外公,防止这种戏剧性局面的发生。

最后说说夫家,在古代,女子一般是嫁到夫家去担任主妇、养育后代,所以也习惯性将丈夫家的人称作"家婆",家婆和媳妇之间习惯性没有打招呼和送礼物的互动行为,这样不仅能防止是不是被嫌弃;同时还能让媳妇显得更勤恳职守、更节俭地过日子,最终保全了自己家的早逝产业。

然而媳妇和家婆都不会给对方祝贺,中秋这种大家庭团聚,家庭和谐气氛好的节日必须相邀才算礼貌,于是也就被人们归进来中秋拜访不适合的人群之一,因此偏安一隅的小观念便诞生了。

"两礼"不收。

这里的两礼分别指的是月饼和饮品等食物。

所以这里说两礼不收指的是避免在节日期间互赠礼物,这是古人总结的一条长久适用下来的禁忌,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是月饼,中秋节吃月饼已经成为了固定的习俗,但是当初并不是因为自己吃,而是因为中秋节这一天天上最亮的就是嫦娥奔月时与后羿一起吃下那颗灵药,然后嫦娥飞到月亮上,因此和月亮有关也就演变为了吃月饼这个传统习俗,而当初代指着嫦娥与后羿的神仙就是算命先生。

所以本意并不是要吃月饼,更不是要将月饼作为礼物送给彼此,而是要感谢神仙,人们曾经每当月圆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就会去城边献上若干祭品供品感谢城隍保佑进账丰硕。

后来虽然这些习俗逐渐演变为了现代过节吃点心、赏花灯等,但是到宋朝的时候,人们又发现城隍庙的东西并不齐全,于是就定制了一种像汉字中"团圆"那样象征成功美好的点心--桃山饼,并称之为中秋饼。

后来为了区分新旧两种习俗,人们又将"桃山饼"改为现代"月饼"的发音,而宋朝也是自古以来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月饼",相较于现在薄脆的口感,当时做出来的月饼可是又厚又油腻,因此吃完之后胸闷气短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不满情绪。

时光荏苒,如今我们享受到甜甜脆脆好吃不腻的现代"月饼",但是也不能忘记当初那个令人记忆不好的"月饼"习俗,一来是为了让家人之间增进联系,二来是不要在禁忌日子里惹祸,守住好运气.

以便获得更好的姻缘;

因此三千年间,这个禁忌就悄然流传了下去!

后世定居于世的人再也不想见到带着那些旧俗而来的长官,因此决定自己庆祝节日,但是避免那些统治者偷袭,于是大家达成一致中秋互祝互送礼物,但是迷信的人却觉得这样是不吉利的。

于是为了防止更大的灾祸降临,人们选择了再也不送月饼了;

这是第一礼。

至于第二礼则是饮品和酒水,这样的人经历过太多动荡,这些动荡不仅离不开统治者和官员,对平民百姓来说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往往都是酒友,他们一起欢庆节日,共同分担琐事,在酒精浓度高的时候彼此倾诉未免抛头露脸,因此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真实身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所以如今大部分都已经被遗忘,仅仅剩下一些流传下来的版本。

其版本之中听说不少因为喝酒喝出事端,于是就怪罪酒水,说是酒水惹来的祸事,为了避免踩到这些禁忌,所以不能再送酒水整者,现在碰见别人别人送酒水基本上也只能一走了之,不要招惹麻烦,否则祸事临身之后悔也来不及!

明日佳节,小心禁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丰富,这些习俗也逐渐变得与时代同频共振,但是那句话却仍然流传在人们之间,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

只要了解知识,就知道"岁末年终"指的是阴历时辰,并不是阳历时辰,而且既然古人提出来"中秋"的意思就代表着家庭团聚,在团聚之际自然不忍夺走子女,因此看孩子这一类也归入禁止之中;

所以如今很多地方还有抢中秋夫人的习俗,却越来越少有人还会去奔波于不同家庭之间,只要能够聚在一起自然有聊不尽语气,不会因为遮遮掩掩而避讳彼此,更别提在一个大聚会场所去争抢礼物了;

但是每每有老一辈嘴巴闲懒的时候,那句话却总能想起来这么多禁忌。

只要能避免犯错,就能取得美好家运,甚至报表等等财务也会越来越好,这是那些习俗最为迷信的一方面;

另一面则更加深入,当重视家庭的人相聚在一起享受着家庭团圆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更加珍惜家庭秩序平衡带来的温馨气氛,自然不会因为小事吵吵闹闹发生争执,把那些负能量带出去;

况且每年过节都互相拜访,不免有点排斥,这种排斥很影响社会发展,于是人们忌讳守身如玉,也避免闹情绪,不仅不给自己带来麻烦,自然邻居们人际之间也不会因为受影响而处于敌对状态,更有助于社会发展。

这两种核心思想正是"岁末年终"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帮助我们传承文化,还叫我们保护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是非常珍贵知识。

写在最后

这些社交礼仪仍旧值得我们遵循,不仅可以避免触犯更多禁忌,还能帮助我们防身挡严重灾祸,同时保护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更重要的是动用古人的智慧,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更好地享受生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