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是免罪金牌?房东猥亵女生因年纪过大免于处罚

2025-02-20 14:16  头条

"他说要送椅子过来,我根本没想到……" 回忆起 2 月 17 日的遭遇,23 岁的南通女孩小陈(化名)仍止不住颤抖。案发当天70 岁的房东张某以 "添置家具" 为由,骗开她的房门后突然抓住她的手强行亲吻、袭胸。监控画面显示这场持续数分钟的猥亵中,小陈多次试图挣脱却被张某以 "我是房东" 的身份威胁。更令人窒息的是当男友刘先生报警后,警方虽认定张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作出行政拘留 7 日的处罚,却因其年满 70 岁不予执行。一纸决定书让受害者陷入更深的绝望:"难道年龄成了作恶的护身符?"

二、法律与人性的博弈:70 岁红线该不该 "一刀切"?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70 岁以上违法者可不执行行政拘留。这一条款本是为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却在现实中屡屡成为争议焦点:

  • 律师解读: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付建主任指出,免于拘留 ≠ 免于处罚,当事人仍需承担罚款、警告等责任,若构成犯罪仍将面临刑事追责。
  • 网民愤怒:"如果 70 岁可以猥亵,80 岁是不是能抢劫?" 社交平台上,超 10 万条评论质疑年龄特权是否变相纵容犯罪。
  • 数据冲击: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3 年涉及老年人的猥亵案件中,63% 因年龄免于拘留,但仅 12% 的受害者获得经济赔偿。

三、比猥亵更可怕的,是 "完美受害者" 陷阱

事件曝光后,部分言论令人心寒:

  • "女孩独居为什么不锁门?"
  • "房东之前有没有暗示?她是不是收了好处?"
  • "男朋友这时候拍视频,是想炒作吧?"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肆意泛滥,彰显出社会在性暴力认知方面存在着误区。心理学专家指出,猥亵案件中超过 80% 的施暴者利用身份优势(如房东、上司)制造压迫感,而受害者往往因恐惧、羞耻陷入 "沉默螺旋"。

四、当法律遇见现实:我们该如何保护 "小陈们"?

1. 租房安全指南

  • 签约时留存房东身份证复印件。
  • 安装可视门铃 + 室内云台摄像头(月租仅 30 元)。
  • 警惕 "非必要上门",必要时要求第三方陪同。

2. 法律维权路径

  • 立即报警并申请伤情鉴定。
  • 通过民事诉讼索赔精神损失(最高可获 5 万元赔偿)。
  • 要求公安机关出具《不予执行通知书》作为复议证据。

五、尾声:这场讨论,关乎每个人的未来

截至发稿刘先生表示将申请行政复议,而张某家属仍未道歉。此事已超越个案范畴,直指一个尖锐命题:当人口老龄化遇上法治建设,我们如何在人性化执法与社会公平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