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资金也是个无底洞,五角大楼的几亿美元只是个启动金,要构建一个能与现有体系抗衡的稀土生态,成本可能是万亿级别的。
最难的,是人才,谁来操作那些复杂的提纯设备?谁懂那些精密的化学工艺?这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不是用钱就能立刻变出来的,美国在这方面的人才断层,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消息公布后,MPMaterials的股价一飞冲天,资本市场用狂欢表达了态度,但股价是预期,产业是现实,这场自救,注定是一场考验耐力、智慧和决心的马拉松。
因此尽管五角大楼成为经济意义上的最大股东,但MP Materials的股权结构并未实现"中国控制剥离",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企业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仍持有该公司近10%股份。
CEO詹姆斯·利廷斯基明确否认国有化,强调公司控制权由股东共同掌握,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虽通过投资增强了对企业的战略影响力,但并未彻底切断与中国资本的联系。
在全球化供应链深度交织的背景下,完全"去中国化"或许并非美国现实目标,而是寻求在关键领域降低依赖风险。
结语
五角大楼对MP Materials的投资,是美国在稀土领域"去风险化"的激进尝试,然而股权层面的"最大股东"身份,并未改变其产业链对中国的深层依赖。
技术空白、产能缺口与成本压力,意味着美国短期内仍需与中国稀土供应链共存,而这场资源争夺战,最终考验的不仅是资本与政策的力度,更是全球产业协作与战略平衡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