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其中也有"胡萝卜加大棒"的因素。因为在3月30日特朗普又对外宣称,如果谈判不能达成新的核协议,美国就会轰炸伊朗。卡塔尔哈马德·本·哈利法大学副教授史蒂文·赖特表示,此次美伊会谈体现出特朗普《交易的艺术》一书中展露的谈判策略--极限施压、设定最后期限、直接威胁可能"随时退出"并指出后果严重。
第二,就改善美伊关系而言,特朗普清楚伊朗比美国的需求更迫切。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恢复并加码对伊朗制裁,尤其针对占伊朗财政收入40%的石油出口。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2017年至2021年),曾一度将伊朗石油出口规模打压接近"零"。今年2月,美国财长贝森特再次宣称要将伊朗原油日出口量从当前的150万-160万桶压缩至10万桶以下,降幅超90%。
同时,美国的制裁切断了伊朗与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的联系,并冻结了其海外资产,导致伊朗货币里亚尔贬值超80%,通胀率一度超过50%。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撰文指出,"2009年以来相当频繁的民众抗议,以及近年来汇率猛跌的本国货币,充分彰显这个国家正在面临的严峻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困境。尽管仍然有阻力,伊朗内部主张改善与美国关系的力量在增强。"
伊朗首都德黑兰街头
长年的经济制裁已重创伊朗经济,而要解除制裁,只有重谈《伊核协议》。特别是在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渐暖的情况下,伊朗的改革派按耐不住了。知情人士透露,上个月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就一直在努力说服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希望能放行与美国的谈判。此前,哈梅内伊曾发表讲话说,与美国的谈判既不明智,也毫无尊严。过去的经验证明,与美国谈判不会解决伊朗的问题。
"核"心分歧 依然难解
目前,美伊双方、阿曼、埃及都对"马斯喀特对话"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态度,俄罗斯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也表示,伊朗与美国在阿曼举行的间接谈判取得积极成果,本次谈判的结果令人鼓舞。虽然各方看好,但美伊之间关于伊朗核能力的分歧,依然是双方达成协议一道难过的坎。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
会谈前,阿拉格齐表示,伊方"主要目标"是争取解除美国的制裁。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沙姆哈尼表示,伊朗寻求就其核计划达成一项"真正且公平"的协议。美国方面,威特科夫对美国划定的红线是"绝不允许伊朗将核能力武器化",但并不排除两国在边缘问题上寻求妥协的可能性。
对于特朗普和威特科夫的底线,伊朗已经明确表示,"将在谈判开始之前就结束谈判"。但如果美国政府将目标限制在"确保伊朗永远无法制造核弹"上,将会大大增加谈判成功的机率。
但在缺乏互信的两国之间,达成这一目标显然也不现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瓦利·纳斯尔受访指出,"如果不是武器,那么他们(伊朗)可以就浓缩水平、检查等进行谈判。但伊朗不想陷入无法兑现承诺并冒着更多制裁和战争风险的境地,"他说,"伊朗想要的很明确:可信的制裁解除和坚持不懈的协议。"
而另一方面,美国在伊核问题上不断向伊朗施压,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满足自身利益,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如果伊核问题按照目前的趋势继续升温、升级的话,实际上就迫使美国要在中东投入更大的军事资源和安全投入,这不符合美国优先的逻辑。所以现在特朗普在伊核问题上要尝试谈判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