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政府准备对俄罗斯石油发起"终极制裁",以此来彻底切断俄罗斯的收入。面对外界压力,普京的"工业强国梦"又被唤醒,明确指出俄罗斯的经济不能光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他希望发展国产汽车工业。
据参考消息7月21日报道,普京接受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专访时,发出警世之言:"若仅靠石油和天然气收入购买一切,俄罗斯将丧失竞争力,最终失去主权"。
这段早就录制好的访谈,在西方制裁持续加压的夏日公布,如同一份迟来的"工业宣言"。然而,俄罗斯要想走通"工业强国"的道路,可谓是难上加难。
回顾俄罗斯汽车业的发展,人们发现这其中充满了坎坷。俄罗斯成立之初,不少高层人士都极端亲近西方,主张进口西方汽车,而不是发展自有技术。
到普京上台后,普京大力支持了俄罗斯的拉达轿车,但媒体指出拉达轿车的生产线停留在70年代水平,产能不足西方十分之一 ,且质量不稳定,俄罗斯消费者宁可花高价钱走私日本二手车。
普京一度试图采取"迂回战术",先引进西方车企设立组装厂,但埋下关键伏笔,要求逐年提高零部件本土化比例。2010年起,普京政策铁腕逐步显现,本土化率不达标者将被踢出俄罗斯市场,这迫使不少车企将生产线和技术带入俄罗斯。
转折点在2022年来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车企集体撤离,俄罗斯汽车产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即便如此,普京还是没有放弃。普京警告,"如果俄罗斯用石油和天然气购买一切,而他们正试图切断这些资源出口,俄罗斯将先失去竞争力,再失去主权。"
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的畸形经济结构,是一个十分致命的软肋。为了推广俄罗斯汽车,普京亲自代言,不仅亲自开,还把俄豪华品牌奥鲁斯轿车当做国礼,赠送给朝鲜领导人。
但总的来看,俄罗斯缺乏完整的工业生产链,和相应的汽车配套体系。俄罗斯寒冷的气候本就不利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在当前的环境下,普京想"逆天改命",可谓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