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果终于公布。5月12日下午,中美各自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从声明内容来看,双方都将大幅度暂缓关税,互减115%。 彭博社报道称,声明内容显示中美都会临时降低关税90天,美国对华商品的关税将由145%降至30%,中国对美关税则由125%降至10%。
联合声明公布后,美国财长贝森特指出,两方的"对等关税"都将降低115%,即美国对华关税会由145%变30%。贝森特还表示,中美都不想出现相当于贸易禁运的局面,美方希望看到中国对美国商品更加开放。
不得不说,这次中美经贸谈判结果可谓出乎外界的预料。早在谈判的第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已经在社交平台上提前报喜,不仅宣称会谈"取得了很好的进展",还强调了中美已经达成了"许多共识"。而在此之后,美国对华的称呼也变成了"中国合作伙伴"(Chinese partners)。
要知道,在过去,美方在表述中鲜有如此"亲和"的字眼,以往美国在称呼中国的时候都是"挑战者""对手"甚至"威胁"这一类的字眼。而现在,Chinese partners的出现,不仅代表了美方在言辞上的重大软化,更反映出其对现实格局的重新审视。
面对全球产业链高度耦合、国内经济压力激增、盟友态度日趋复杂的当下,美国不得不从曾经的高姿态回落到务实合作的轨道之上。显然,Chinese partners的使用,既是美国对华经贸实力的某种认可,也是美方对华战略方针的一次修正。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谈判原本并不被外界看好。美财长贝森特在谈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不期待快速达成成果",特朗普也表示,将关税下调至80%已属极限,不愿再做让步。然而,结果却是双方在短短两天内达成了"实质性进展",并且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明确牵头人,敲定后续谈判安排,最终还在12日发布联合声明。这种意料之外的顺利,只能说明一点--美方的急迫程度远超预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目前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在高通胀、高利率的背景下,美国国内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期维持高额对华关税,不仅抬高了消费者成本,也令本土制造与流通体系承压。
而中国的强硬反制手段,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经济回潮的破坏力。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的立场,早已体现在过去数轮反击之中。从拜登政府延续关税政策,再到特朗普回归政坛,并试图以强硬立场巩固其右翼支持者,中方始终没有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这次美方主动接触、主动谈判,实际上是"熬"到了政策极限后的务实回调。
此外,此次中美会谈还得到了来自世贸组织的正面回应。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在11日发表声明称,会谈"为世界其他国家,包括最脆弱的经济体带来了希望",并高度肯定了中美推进经贸磋商的意义。由此可见,整个世界都不希望中美继续斗下去。
如今,中美达成共识,互相降低关税,设置协商周期这些行为,不仅是中美两国为各自利益作出的妥协,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一次集体修复。同时也希望中美两国在之后90天内的协商会一如既往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