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中国在稀土领域全球主导地位,成了美国长期絮叨的一块"心病"。
其实这十多年来,美国政府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就是做不到。
《纽约时报》在4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早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令后,美国就意识到了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
可15年来,美国在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上进展缓慢,加之美国国内的稀土矿因环境法规等问题发展受限,企业也因成本和市场等因素不愿投资稀土产业,导致美国至今在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等方面仍高度依赖中国。
这篇题为"中国是如何掌控全球稀土产业的"文章写道,2010年中日东海撞船事件后,中国对日本实施了为期七周的稀土出口禁令,震惊了世界。惊慌失措的日本高管一度现身电视节目,警告称他们的关键原材料即将耗尽。
这场禁运仅持续了七周时间,但改变了稀土金属的全球供应链。禁运结束后,中国有力地控制了本国的矿产资源。
2024年5月,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各类稀土材料、稀土金属和稀土氧化物等。 视觉中国
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产品,尤其是由稀土制成的磁体仅有戒指大小,但磁力是传统铁磁铁的15倍,是电动机中一种廉价且常被忽视的部件。它们被用于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以及机器人、无人机、海上风力涡轮机、导弹、战斗机等许多其他产品中。
"全世界都受到了警示,尤其是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是中国稀土金属的最大客户。"文章称,日美政府都起草了关于如何减轻对中国依赖的详细计划。其中,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执行了自己的计划,不仅开始储备稀土库存,还开始向海外寻找资源,如今能够从澳大利亚获取这些矿产。
但美国呢?
即便15年过去了,美国在稀土金属加工方面仍几乎完全依赖中国。美国的汽车制造商、航空公司和国防承包商都处于弱势地位。
《纽约时报》称,美国政府未能想出替代方案来摆脱对中国供应的依赖,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上台,这个问题都存在。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关键矿产专家米洛·麦克布莱德(Milo McBride)说,稀土是"过去几届政府讨论过的所有矿产中最具战略性的矿产"。
"可15年来,美国决策者在解决稀土尤其是稀土磁铁依赖中国的风险方面,几乎无所作为。"他说。
2010年曾有日本企业响应美国政府号召,在美国本土建造稀土磁铁工厂。但事实证明,美国公司不愿意为美国生产的磁铁支付额外费用,而是转头选择中国供应商。日企后来被迫关闭工厂,将设备封存起来。
如今,美国唯一还在运营的稀土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其运营商MP材料公司计划今年年底在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工厂开始逐步提高稀土磁铁的商业产量。
但即使满负荷运转,该工厂一年的产量也仅相当于中国一天的产量。中国工厂每年能够向本国的电动汽车和海上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供应数千吨稀土磁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 美国MP材料公司
与磁铁生产一样,美国的稀土开采之路也坎坷不平。
从1965年到1995年,芒廷帕斯矿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随着1995年中国开始向全球市场大量出口各种低成本稀土,且加州环境法规日趋苛刻,芒廷帕斯矿于2002年关闭。
8年后,芒廷帕斯矿启动了一项15亿美元的升级项目,但直到2017年才恢复开采,而且还不得不将矿石运往中国的精炼厂进行加工。直到现在,该矿才开始精炼其大部分产品。
美国矿物开采企业尼奥科公司(NioCorp Developments)的首席执行官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说,在美国开设一座稀土矿需要29年之久。
"你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让一座矿投入运营。"他说。
在上述原因影响下,很少有美国公司愿意在稀土领域进行大量投资,他们担心会面临与当时日企同样的困难--客户更喜欢中国生产的更便宜的稀土产品。
"美国公司一直不愿冒险。"曾在奥巴马政府负责关键矿产政策的大卫·桑达洛(David Sandalow)说道。
《纽约时报》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同样提到,美国政府早就意识到中国主导地位带来的挑战,也曾努力推动开采和储备稀土矿物,但仍不足以长期维持国内需求。五角大楼也曾试图替代F-35战机上一种含有中国合金的零部件,可最终发现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中国控制的供应链。
4月4日,中国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中方强调,此次中国政府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
行业专家预测,随着中方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美国防务企业可能很快面临成本飙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