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涉嫌暗杀俄军高层的乌克兰特工被拘捕

2025-04-27 16:09  头条

4月25日莫斯科州发生的汽车爆炸事件,将俄乌冲突的暗战推向新的高潮。当天上午10点40分,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雅罗斯拉夫·莫斯卡利克中将在住所附近遭遥控炸弹袭击身亡。爆炸装置被安装在一辆大众高尔夫轿车内,300克TNT当量的爆炸威力配合金属破片,导致莫斯卡利克当场死亡。

素材来源网络,侵联删(俄罗斯中将莫斯卡利克遇害现场)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次日宣布拘捕嫌疑人伊格纳特·库津,这名42岁的乌克兰特工供认,他于2023年4月被乌克兰特勤部门招募,2025年2月按指令购买车辆并安装爆炸装置,最终由乌克兰境内人员远程引爆。

素材来源网络,侵联删(乌特工伊格纳特·库津)

莫斯卡利克的死亡并非孤立事件。

作为俄军核心决策层成员,他直接参与俄乌冲突的战略规划,负责协调前线部队部署和后勤保障。其办公室位于莫斯科国防部大楼,掌握着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等关键方向的军事行动细节。

这位1983年入伍的老将,职业生涯充满争议与荣耀:2015年参与"诺曼底模式"谈判推动对俄有利的"施泰因迈尔模式",2021年获授中将军衔,主导的作战计划曾帮助俄军在巴赫穆特战役中扭转颓势。俄乌冲突爆发后,他多次公开批评乌方"恐怖主义战术",成为乌克兰特种部队的重点目标。

素材来源网络,侵联删

此次暗杀暴露了乌克兰情报部门的跨境渗透能力。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近年来频繁实施类似行动,2024年12月炸死俄军辐射防护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导弹科学家沙茨基,均采用类似手法。乌情报部门在俄境内建立"休眠细胞",通过社交平台招募特工,以10万美元报酬和欧洲庇护为诱饵。此次行动中,库津从乌情报部门在莫斯科的秘密据点获取爆炸装置,并通过车内摄像头实时监控目标行踪,展现出精准的情报支持和战术执行能力。

俄罗斯方面迅速启动报复机制。4月26日,俄军使用新型高超音速导弹"榛树"打击乌克兰军工企业,展示战略威慑。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将事件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并暗示可能对乌克兰决策层实施"定点清除"。俄侦查委员会已对库津提起谋杀和非法贩运爆炸物的指控,其审讯视频嫌疑人详细供述了从招募到实施的全过程,包括与乌克兰境内联络人的沟通细节。

素材来源网络,侵联删(高超音速导弹"榛树")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分化。美国特朗普政府表示"密切关注",但未直接指责乌克兰。特朗普在飞往罗马途中称事件"非常严重",但强调"和平协议接近达成"。

欧盟26国声明支持乌克兰,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警告"欧洲无法独自支撑战争"。

中国在中俄伊北京会晤中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冲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暗杀发生在特朗普推动俄乌和谈的关键节点,乌方行动可能意在破坏谈判进程,迫使美俄重新评估对乌施压策略。

俄乌冲突的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传统军事对抗转向"混合战争",情报战、网络攻击、跨国暗杀成为常态。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俄境内挫败的乌克兰情报行动同比增加47%,涉及爆炸物走私、无人机侦察、网络渗透等多种形式。乌克兰则通过"非对称反击"削弱俄军指挥体系,其"海狸"特种部队专门针对俄军工企业和高级将领实施斩首行动。

此次事件对俄乌和谈进程产生直接冲击。

特朗普政府此前提出的和平协议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泽连斯基明确拒绝。莫斯卡利克遇刺后,俄方立场更趋强硬,普京在与美国特使威特科夫会晤时强调"俄准备在无先决条件下谈判",但要求乌方停止"恐怖活动"。乌克兰则加大对俄本土的袭击力度,4月26日,乌军无人机攻击了俄罗斯梁赞州的军事基地,造成12人受伤。

素材来源网络,侵联删

未来局势的演变存在多重变量。短期内,俄军可能对乌情报部门发动"斩首行动",报复性打击基辅决策层;乌克兰或加大对俄本土的恐怖袭击,制造社会恐慌。长期来看,莫斯卡利克的空缺可能导致俄军作战计划延迟,尤其在顿涅茨克方向的攻势可能放缓。特朗普设定的"俄乌和谈最后期限"临近,暗杀事件可能成为谈判破裂的导火索。

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当无人机、网络攻击与跨国暗杀成为常态,传统战争规则正在崩塌。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对抗,本质上是大国地缘博弈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调停巩固自身影响力,欧洲在安全自主与依赖美国之间摇摆,中国则坚持劝和促谈的中立立场。莫斯卡利克的葬礼在莫斯科悄然举行,而俄乌情报战的硝烟已弥漫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