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不“救赵”,俄乌近期“胜负手”在这两地?

2024-08-26 14:30  深圳广电

当地时间8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俄军继续在多个方向打击乌军有生力量和装备。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发布战报称,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局势仍然最为紧张,多个地区战斗仍在继续。

乌克兰越境攻击库尔斯克已经超过两周时间,乌克兰方面宣称,占已领1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军为何没有组织起大规模的有效反攻,而是选择继续在乌东加大攻击力度?接下来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双方近期的胜负关键点在哪里呢?

乌军"围魏" 为什么俄军继续"攻赵"?

虽然目前库尔斯克战况俄乌各执一词,但战报会骗人,战线不会骗人,从乌军控制区仍在扩大来看,乌军目前在该地还掌握着主动权。乌军能够占优,除了一开始的突然袭击得手外,后续的战术也值得盘点。先是部署兵力围点打援,通过各种远程火力消耗俄方第一批援兵。接着进行运动袭扰战术,派出很多精锐的小分队,四处出击,专门找防守薄弱的地方下手,俄军则难以处处设防。

俄军在该地区陷入被动,首先跟俄军构成有关。俄罗斯实行义务兵役和合同兵役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义务兵役比较省钱,但是战斗力较低,且不用出国作战。而合同兵待遇好,战斗力强,可以出国作战。目前俄军合同兵基本都在乌东地区,当乌军突然攻入库尔斯克的时候,驻扎在这里的俄军主要是义务兵,这些没有多少训练和经验部队难以对抗乌军精锐部队。

而如果俄罗斯从乌东大量调兵,会影响进攻节奏,给乌军重新加强乌东防线的时机。更麻烦的是,目前有大量北约国家的卫星对俄进行着全天候的监视,俄军难以进行任何大规模的隐蔽调动,而且一支部队在调动行军过程中,很容易遭到乌军远程火力的打击。即使免于遭遇空袭赶到库尔斯克,千里驰援后也是比较疲惫,战斗力大为下降。这是俄军不去"救魏"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俄军目前国内兵力其实并不少,有较大把握守住。目前俄罗斯针对与乌克兰接壤的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和布良斯克州组建三个新集团军。这三个集团军主要由国内的义务兵组成,少数是乌东回来精锐部队成员作为军官和骨干。这些新组建军团反攻能力或许不足,但依托工事打防守还是可以胜任的。

第三个原因,当年"围魏救赵",齐兵围攻的是魏国首都,是必救之地。而乌军进攻的库尔斯克南部,主要是政治影响大,军事价值并不是非常高,当地地广人稀,并非"必救之地"。这里看一个数据,乌军声称占领了库尔斯克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整个库尔斯克州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仅就该州而言,乌军控制的地盘不到5%。且库尔斯克首府距离莫斯科还有6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