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州市长兴县法院审结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职场行为和道德边界的深入思考。男子田某某因与已婚女同事的暧昧聊天记录被女方丈夫冒某某发现,主动转账6万元作为精神补偿,事后却反悔起诉,称转账系被胁迫,要求返还。法院最终驳回其诉求,认定转账为自愿行为,不构成不当得利。这一判决不仅厘清了法律责任,更敲响了职场与道德的警钟。
回溯事件,2024年6月至7月间,田某某通过私人微信与女同事频繁交流,言辞暧昧,并邀约外出。这些聊天记录意外被女同事的丈夫冒某某发现,家庭矛盾随即爆发。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田某某,于7月14日主动联系冒某某协商解决。双方见面后,田某某通过微信转账6万元,并按照冒某某要求备注:"因微信工作内容与私生活内容未区分,造成双方家庭误解影响家庭和睦,给对方家庭造成伤害,现已转账6万作为精神弥补。"看似妥善解决的事件,却在2025年峰回路转。田某某一纸诉状将冒某某告上法庭,主张转账是被冒某某"困在车内胁迫"所致,要求返还6万元及利息,认为对方构成"不当得利"。
庭审中,冒某某坚决否认胁迫一说,强调补偿是田某某自愿行为,源于其暧昧聊天导致夫妻矛盾。法院经审理认为,田某某主动联系协商并转账,备注内容清晰表明其自愿担责;且事后田某某未报警,也未能提供任何被胁迫的证据。依据《民法典》中"自愿担责"原则及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法院认定该款项不构成不当得利,一审驳回田某某全部诉讼请求,同时判决其承担案件受理费1314元。这1314元的诉讼费,被网友调侃为"一生一世的教训",颇具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