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惨败而归 莫迪不向中国通报实情

2025-05-08 17:05  头条

就在5月7日的凌晨,炮火出现在印巴两国。巴基斯坦出现伤亡情况,印度的多架战机被击落,双方之间关系更加紧张,不过非常有趣的是,印度在向巴基斯坦发起空袭,却向五个国家进通报了行动的详细情况。

从报道当中也能看到,五个国家里面没有中国的身影,对此,中国方面也是就印巴冲突进行了相关的回应,中国是什么态度呢?

印度的"五国名单"

5月7日凌晨,印度对巴基斯坦发起了行动,多枚导弹落在了巴基斯坦本土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这次的行动造成了一定的伤亡情况,其中还有着一位儿童,瞬间将印巴关系推向深渊。

不过在印度官方将这次行动包装为"反恐自卫",甚至在空袭之前还向五个国家进行了通报。这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俄罗斯,非常有趣的是,这次的行动并没有提前告诉中国,为何印度要提前向这五个国家通报呢?

其中美国作为全球军事霸主,是印度争取国际支持的关键。自21世纪初,印度便通过《美印防务框架协议》逐步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尤其是军购和情报共享。此次提前向美国"交底",既是为了换取白宫的默许,也为后续可能的军事升级留出外交斡旋空间。

俄罗斯虽与印度关系密切,但近年与巴基斯坦的军贸合作让印度不得不"稳住"这位传统盟友。2024年,俄罗斯向巴基斯坦出售米格-35战斗机的传闻曾引发印度不满,此次通报或许是为了防止俄方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出反对票。

至于英国,虽已退出南亚多年,但其联合国安理会席位和英联邦影响力仍不可小觑,别忘了,印度至今仍是英联邦成员国,莫迪政府显然不想得罪这位"老东家"。

中东的沙特和阿联酋则是另一层算计,两国长期为巴基斯坦提供经济援助,甚至充当其"金主爸爸"。印度提前向这两国通报,无非是想打个"预防针",一方面暗示空袭"规模有限",不会威胁地区稳定。

另一方面试图离间巴方与中东盟友的关系,而对中国"保持沉默",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博弈。中印边境争端悬而未决,2025年3月印度调整对华政策时仍保留对中企的限制措施,显示其对中国的防范未减。

更现实的是,巴基斯坦军队装备的歼-10CE战机和红旗-9BE防空系统均由中国制造,印度若向中国透露行动细节,无异于向对手暴露自身战术短板。

此外,印度近年频繁炒作"中巴经济走廊威胁论",试图将中国塑造成"扩张者",而这次刻意忽略中国的通报,或许正是为了强化这一叙事。

中国的回应

面对印度的"冷落",中国并未陷入情绪化反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称中方对印度的军事行动表示遗憾,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国际社会急踩刹车,但火药味仍在弥漫

印度的"五国通报"并未换来预期的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世界承受不起印巴对抗,俄罗斯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美国则敷衍表态希望冲突尽快结束。

这些反应暴露出国际社会的共同担忧:南亚若爆发全面战争,将引发难民潮、核风险甚至全球经济动荡。欧盟的反应尤为微妙,德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提议冻结对印军售,法国则悄悄推迟了向印度交付"阵风"战斗机的计划。

毕竟,谁也不想背上"战争贩子"的骂名。日本作为美国的亚洲盟友,只能打哈哈式地呼吁"各方保持冷静",而中东国家除了科威特象征性表态外,集体陷入沉默。这种表面关切,实际甩锅的态度,恰恰说明大国们对南亚的复杂利益纠缠束手无策。

不过,局势仍在滑向危险边缘。巴基斯坦反击中击落5架印度战机,并摧毁多个军事设施,印度则指控巴方策划恐怖袭击,扬言采取"进一步威慑措施"。

更棘手的是,双方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军事专家指出,此次冲突与2019年印巴空战有本质区别。当年印度仅出动12架幻影-2000,而这次动用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和"阵风"战斗机,打击范围深入巴领土200公里。

更令人不安的是,印度陆军已在克什米尔实控线增派3个师,巴方则紧急部署"沙欣-3"中程弹道导弹,这种射程覆盖印度全境的武器,通常被视为核弹头的运载工具。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这场空袭,表面上是一次反恐行动,实则暴露了南亚地缘政治的脆弱性。印度的"选择性通报",照见了其对大国地位的渴望与对中国的忌惮,中国的冷静回应则展现了成熟外交的智慧,不火上浇油,但绝不置身事外。

印巴冲突的根源,始终是克什米尔这颗"南亚火药桶"。历史上三次战争未能解决的问题,靠导弹更无法终结。国际社会的斡旋虽显无力,却传递了一个共识,邻居打架,遭殃的不仅是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