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邵昀】
总爱指责建制派"腐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如今因其家族产业与海湾国家赤裸裸的联系,深陷贪腐漩涡。就连铁杆MAGA支持者,也难为他拟接受卡塔尔4亿美元专机"伴手礼"一事辩护。不过,对于美国两党来说,腐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纽约时报》日前一篇客座评论文章提醒,"美式腐败"的起始,可远早于特朗普的出现。
"特朗普并非首位把公职当生意的政客",美国调查记者、《外国代理人:美国公关游说业如何威胁全球民主》一书作者凯西·米歇尔(Casey Michel)18日在《纽约时报》以此为题撰文指出,虽然应当对特朗普及其家族成员的行为感到愤怒,但美国公众不应忘了,"特朗普政府与外国金主存在可耻的权钱交易"和"特朗普并非美国政坛凭空出现的异类"两件事,是可以同时成立的。
米歇尔认同,特朗普这次似乎以一己之力,取代了"茶壶山丑闻"(1920年代,时任美国内政部长福尔未公开招标就将美国海军油矿低价租给石油公司,换取贿款)之类的事件,成为总统腐败的代名词。
从长子小特朗普等人开设所谓"行政分支"俱乐部,明码标价只需缴纳50万美元,就能获得与政府的"直接接触";到次子埃里克成立加密货币公司"世界自由金融"(World Liberty Financial),并与有阿联酋王室背景的MGX基金签署一项价值20亿美元的交易;再到通过特朗普女婿库什纳运作的、上百万美元的外国政权投资……文章直言,整个特朗普家族都正千方百计地从此次"特朗普回归"中淘金。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4日,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特朗普向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告别,准备随后前往卡塔尔 视觉中国
但米歇尔表示,特朗普及其家人不过是在此前历届政府与官员长期对外国政权和寡头如何操纵、资助美国政治的行为视而不见的基础上,"顺势而为"而已。他指出,就在几个月前,前任总统拜登在任期即将结束之时,为儿子亨特签发了全面赦免令,免除他过去10年间可能或已经犯下的所有指控--而亨特早在拜登担任副总统期间,就靠着"拜登"这个姓氏做生意,在全球招揽客户。
"亨特·拜登显然曾游说美国官员为至少一位外国客户提供帮助--这显然违反了美国的外来游说规定--但他并未为此付出任何法律代价,这是对其父竞选时承诺打击这种做法的嘲弄。特朗普的子女有什么理由采取不同的行事方式呢?"文章写道。
一直追踪游说团体动态的米歇尔介绍,就在不久前,外国政府用于对美国政治领导人施加影响的"最受欢迎的纽带",还是民主党籍前总统克林顿创立的克林顿基金会。据米歇尔说,多年来,克林顿基金会接受了来自沙特阿拉伯、卡塔尔政府,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寡头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资金。
这些捐款方真的只是出于相信克林顿基金会所承诺的"每个人都应有机会成功"这一简单信念,才掏出大笔资金么?理论上也许是的,但文章指出,这很难解释为什么到了2020年代初,当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不再活跃于美国政治中心时,该基金会的捐款额从希拉里还是美国国务卿或总统候选人时的最高点,暴跌了90%。
文章提到,美国知名反腐败研究专家萨拉·查耶斯(Sarah Chayes)2020年就曾在其书中断言,克林顿基金会绝非什么无害的非营利机构,而类似于其他被美政府指责腐败的统治家族所经营的"慈善机构",是它们的"美国翻版"。
米歇尔进一步指出,这种现象几乎不局限于美国的任何一个政党或政府部门,更不是政界要员的专属。"环顾华盛顿,你一定会发现许多其他机构和组织也在大肆敛财。智库从贪污腐败国家吸纳数千万美元。大学接受数以亿计的资金。政界两边的政客年复一年地卸任,很快就变成了外国说客。正如近十年前的一则报道所写,'想成为"外国代理人"?先在国会任职吧'。"
在文章最后,米歇尔呼吁美国国会在当前基础上拓展立法,限制政府高层家属的利益输送,"不仅要禁止未来总统的子女、亲家担任外国代理人,还应彻底禁止他们从事任何新的外国投资或交易"。在他看来,这即使不能完全杜绝政界高层与外国金主的勾连,但至少能加大阻力。不过,米歇尔自己似乎也并不看好近期的前景。"但这一切,都是未来的事了。"他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