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乙巳蛇年,符合"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
今年是2025年,按照我国传统纪年法来说,今年是乙巳蛇年,而从农历上来说,今年又符合一个特殊的年份,那就是"双春闰月",也就是说在今年有两个立春,还有一个闰六月。
而根据农谚"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来看,传统上认为在清明节时是不可以上坟的。
清明节是东方大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用于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俗活动,许多家庭在这一天都会回到老家扫墓,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而在这几年,由于疫情原因,许多人都没有办法回到老家祭祖扫墓,这也让清明节的意义更加深刻,在疫情缓解后,许多人都选择回乡扫墓。
但是今年是"双春闰月"的年份,按照传统的说法,是不可以上坟的,那么现代人是否还会选择回乡扫墓呢?
现代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回乡
传统上来看,在清明节时人们都会选择回乡祭祖,但现代人已经不再迷信古代的一些说法,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
有的人可能工作原因无法回乡,也有的人可能是在外安家落户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老家的原因,还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回去扫墓,而是用别的方式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这些都是现代人的选择,大家都知道,祖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而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大家族,只要能够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
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假期安排也是很重要的,不少人在假期内会选择回乡探亲,而一些人在外安家落户之后,就很少会回到老家。
但每年都会有一些人选择在清明节时返回老家祭祖扫墓,毕竟祭祖是东方大国人根植于心底的一种传统习俗,在外安家落户的人虽然不再是当地居民,但依旧会怀念先人的付出。
而清明节也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回乡机会,促进了家庭团聚。
清明节假期安排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25年放假安排,我们知道今年清明节放假时间为4月4日至4月6日,共三天。
也就是说,4月4号就是清明节,在这一天,东方大国各地都会举行不同规模的扫墓活动,人们都会怀着对先人的敬畏之心,带着供品回到老家祭奠先人。
4月6号也是我国法定假日之一,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如果我们在端午节时也要回乡的话,就可以将4月4号至4月6号的假期连起来,一同回乡。
这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好的回乡机会,可以与亲人团聚,共同怀念那些为家庭付出一生的先人。
春节和清明节都是东方大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春节更偏向于阖家团圆,而清明节则更偏向于怀念先人。
春节是我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后形成的重要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一天为除夕,人们会与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而正月初一则是春节,人们在这一天会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还会放鞭炮、舞狮子、扔烟花等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相比之下,清明节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与春节大相径庭。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等,在古代,人们认为这一天是阴间和阳间交流的日子,所以就会选择在这一天扫墓祭祖,以此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但由于古代迷信的一些影响,很多地方也开始将扫墓看作是一种禁忌,甚至还流传起了"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
今年正好就是一个"双春闰月"的年份,这种说法是否还有继续传承下去呢?
农谚中有一句话叫做"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这句话意思就是在双春年且有闰月的年份,清明节时是不可以上坟的。
根据农历推算,今年2025年是一个"双春年",而今年还有一个闰六月,所以就符合了农谚中的描述。
双春年就是在一年内有两个立春,而闰月则是指因为阴历和阳历之间存在差距,为了弥补差距而出现的额外一个月份。
闰月虽然只是一个额外出现的月份,但却也影响了阴历一年与阳历一年之间存在天文上的差距,也导致了阴历和阳历之间的一些差距差异,比如阴历新年与阳历新年的时间差异。
并且,在我国古代还流传着"正月、五月、七月、十月、十二月,有七个带头五十又二、二十又五的月亮不宜上坟"的说法,这更是让原本只是一个谚语的话题扩大到了不宜上坟的话题上。
"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但在古代由于一些迷信影响,不少地方确实也将这句话当做禁忌来看待。
不过现代人都已经不再迷信这些禁忌了,更注重的是个人感情以及家族传承,所以对于是否要回乡扫墓应该更多的是看个人意愿。
清明节作为一个承载着家族情感的传统节日,虽然有些古老的说法已经不再被现代人所迷信,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和敬仰却从未改变。无论是选择回乡扫墓还是用其他方式寄托情感,重要的是我们心中那份对先人的感恩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