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末伏,老人说"三九冷不冷,就看末伏",末伏有啥预兆?今年三九冷不冷?看看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怎么说?
明日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按照三伏天的推算方式,"夏至三庚入头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三伏天的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说,最热的是三伏天,最冷的是三九天。三九天是冬天数九寒天的第三个九天,民间有着"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冬至之后的壬日,是数九天的开始。按照古人的数九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来看,冬至数九后的三九是最寒冷的时间段。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规律,有相承相联的关系。极热和极寒有着一定的关联,明日末伏,民间流传着"三九冷不冷,就看末伏"的说法,今年三九冷不冷,看农谚咋说?
一、末伏秋老虎,三九冰上走
"末伏秋老虎",指的是末伏出现了炎热的天气,到了三九天气就会比较寒冷,降雪也会比较多,人们出门就要行走在冰上。
老话说"夏热冬必寒,夏凉冬必温",夏天炎热到了冬天必然寒冷,老话说"末伏热得跳,三九冻得叫",这也是天气变化的规律。
夏热冬寒有利于农业生产,老话说"该热当热好年景,该冷当冷好收成"。末伏天气炎热,有利于秋季庄稼的成熟,提高粮食产量,会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三九天气寒冷降雪多,有利庄稼越冬,为来年庄稼有个好收成,打下良好基础。
二、末伏雨涟涟,三九不穿棉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末伏这天如果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到了三九天气不会太寒冷,人们可以不穿棉衣过三九。
老话说"末伏冷得早,三九不穿袄",末伏出现下雨,天气就会比较凉爽,民间有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说法。末伏有雨天气就会冷得早,到了最寒冷的三九,天气反而不寒冷,说明天气出现了异常。
老话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末伏天气不炎热,就会影响到秋季庄稼成熟结籽,造成秋粮减产;三九天气不寒冷,就会影响到越冬庄稼生长,造成来年粮食欠收,会是个不好的年景。
由此可见,末伏天气炎热,三九会比较寒冷,会是好年景;末伏天气凉爽,三九会比较温暖,影响到农业生产。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正常天气变化规律,有助于农业生产,给后人进行农耕作业,起到了参考价值,是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传承。但这些农谚有着局限性和时效性,只是个大概率,天气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是很难提早预判,人们还要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气预报,结合考量未来的天气走势,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减少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