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总理回应英澳加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2025-09-22 14:13  头条

2025年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相继官方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傍晚发表视频声明,以色列绝对不会同意任何巴勒斯坦国家的存在。

还对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放话:"等着瞧!"这种挑衅式的表态瞬间惊动国际社会。

内塔尼亚胡的这段视频不长,他再度把巴勒斯坦定义为所谓的"恐怖主义国家",声称任何试图在"以色列核心土地上"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行为,都是对以色列的"挑衅",他强调,自己将在从美国返回后,以具体行动(未透露细节)给出回应。

这不免让人联想起以色列近年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和军事行动,多年来的武力打击、封锁加沙地区、吞并约旦河西岸等都历历在目,从一个新的层面来看,三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背后,是否隐含着某种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呢?

我们无法忽略的是,这次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几个国家,不是一般的局外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透过它们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可以说这份态度几乎是踩在以色列脚上的同时,也冲着美国脸上招呼过去。

问题的另一面是,就算有这三国的支持,巴勒斯坦真的会从中迎来转机吗?毕竟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在涉及以色列的问题上,联手美国的以色列几乎是不受任何"规矩"束缚的,内塔尼亚胡的得以底气十足,或许离不开全球对以色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过去几年,俄罗斯一度被认为是中东问题上最可能向以色列"下手"的力量,但如今它深陷乌克兰战争,自身难保,而美国在畸形的美以关系下,更是长期充当以色列的"背后靠山":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支持、外交层面对联合国任何针对以色列决议的否决权。

美国言行间毫不掩饰这个"小弟"有多么吃得开,这份"不对等"的盟友关系,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交易?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如今在乌克兰消耗了大把精力,而乌克兰问题的背后又看不到美国不插手的影子。

换句话说,当前这场国际大戏,本质上还是在为美以的霸权维持提供时间窗口,趁俄罗斯被牢牢牵制,以色列何尝不是抓住了机会直接升级对加沙地区的蚕食?从一个角度看,俄乌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美国操控着别人棋盘牺牲他人利益来保障自身利益的"完美教材"。

对巴勒斯坦的镇压,其实一直以"民主"和"反恐"的名义进行,内塔尼亚胡表态中所谓的"绝不允许在核心地带建立一个恐怖主义国家",乍一听似乎冠冕堂皇,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这句话本身的讽刺意味都深刻得令人无言。

巴勒斯坦,这片联合国在几十年前就确认过法定地位的土地,现在却成为了以色列军事占领、经济封锁、种族驱逐的"私人领地",一个面对全球流血史毫不避嫌的国家,竟有勇气高喊"反对恐怖主义",走到这一步,国际社会的"不作为"是不是也该分担一部分责任?

中东局势有一个冷酷的残酷逻辑,那就是"核心利益"法则:如果你处于石油命脉关键点,如果你手握资源权力,你的存在就绑架了国际社会,否则,一切"正义的裁决"和"和平的发声"都可以丢进垃圾桶。

而巴勒斯坦,很不幸就处在这样一个"边缘化"的位置,一片资源平平、战略意义有限的土地,要如何吸引一些国家为它得罪以色列?更别提每个人都知道,得罪以色列,背后的代价就是对上美国,这种无解的困局,让巴勒斯坦再一次被证明是"靠谁都靠不住"的典型案例。

哈马斯的长期行动也被国际社会拿来当挡箭牌,尽管"一团混乱"但无法否认的是,哈马斯只是巴勒斯坦万千暴力循环中偶然产生的激进化力量,单靠这一点去污名化整个巴勒斯坦的合法性,不过是以色列操作舆论战术的老手段。

这套说辞屡见不鲜,国际社会始终没有掀起足够大的反驳声浪,反而让以色列一次次挟持"反恐正义"的大旗,把压迫进行得更加名正言顺,回顾人类历史,对于力量的不对等、弱肉强食的规律,似乎从来没有被打破过。

历史其实一直残忍而直白地告诉人们:只要你的实力不够,没有谁会因为同情或者道德支持你,对巴勒斯坦来说,依赖国际组织尤其难有出路,或许世界上最无力的组织预测是联合国表了几百遍关切,却始终弱化了"干预能力"。

西方民主"的一记反讽,在联合国土地分配范围里搞吞并、种族清洗,却"高居道德制高点"的执法者角色,这种荒诞行为居然长年未被制止,究其根本,不是以色列有多霸道,而是巴勒斯坦有多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