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美国总统后,特朗普将改变美朝关系!朝鲜正式回应,出人意料

2024-07-26 17:42  头条

最近,伴随着遇刺案的发生,以及拜登的退选,特朗普重回白宫的脚步似乎已经势不可挡。

或许特朗普自己也认为对大选十拿九稳,如今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就已经开始提前办公,前脚刚热情的给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回信,后脚便公开谈论与朝鲜官方的"甜蜜岁月",表示想与朝鲜领袖"叙旧"。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朝鲜似乎对此并不领情,只给出了六字回应......

越俎代庖特朗普

不得不说,如今的特朗普确实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以至于自己的"老对手"拜登都不得不"服老"退选,以此来避其锋芒。

也正因为这样,虽然美国大选还有100多天才正式开始,但是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对特朗普进行下注。

例如,在7月20日的竞选集会上,特朗普前脚刚刚表示:如果自己竞选成功,那么就将在正式履职之前解决俄乌冲突,后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便在电视讲话中放缓语气,称愿意就"和平问题"与俄罗斯方面展开谈判。

要知道,就在前不久,泽连斯基还表示,除非俄罗斯全面撤军,否则没有任何谈判的可能。

如今,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态度180度大逆转,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如今的特朗普虽然还没有当上总统,但已经开始行使"代总统"之权。

例如,7月23日,特朗普就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公开了一封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来信,并同时写道"期待26日见到比比(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期待实现中东和平!"

这还没有上台,就把巴以冲突的"烂摊子"揽到自己的怀里,属实是不知道让人夸他工作有干劲好,还是指责他越了权。

而且,万一真让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之前把巴以冲突解决了,那拜登那边可就更挂不住面儿了!

或许是最近一直都顺风顺水,特朗普在巴以冲突、俄乌问题上先后出手后,又把手伸向了朝鲜半岛。

在最近的一次竞选演讲中,特朗普在谈及自己外交成绩远好于拜登时说道,自己与朝鲜领导人的关系"非常好",并表示其肯定希望他能够重返白宫,因为后者在"想念"他。

的确,不可否认,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朝两国的关系确实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点,甚至一度让人看到了美朝韩三国和谈的希望。

光是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的正式会面就有三次,更别提私下的书信往来,甚至特朗普本人还亲自造访朝鲜,成为了自朝鲜战争以来,首位踏足朝鲜领土的美国总统。

由此来看,特朗普说与其的关系"非常好",或许并不为过。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面对特朗普的主动示好,朝鲜却表现得相当冷淡,朝中社更是给出了"公是公,私是私"六个字回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朝鲜会这么做呢?

冷静的朝鲜

为什么朝鲜会"冷淡"回应特朗普?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特朗普还并不是美国总统。

的确,我们可以预测到,如果特朗普上台以后,美朝关系就算不能像几年前一样恢复"亲密",但至少肯定比现在拜登政府时期要好的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朝鲜方面可能会面临的西方压力,自然而然也就会少很多。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特朗普究竟能不能胜选,还不能给出一个百分百的答卷,如果现在过分热情,到时候特朗普再败选,一切不就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事实上,对于美国,朝鲜早已将其看透。

且不论在民主党与共和党交替执政的情况下,许多政策往往会朝令夕改,而且不管是谁上台,他们的对外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即:"一切以美国优先!"

没错,比起政治方面的斗争,地缘战略的竞争,特朗普更关注于经贸领域的竞争。

所以,特朗普一旦上台,像朝鲜半岛、乌克兰、巴勒斯坦这样的焦点地区势必会迎来局势降温,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特朗普就会完全放弃对它们的掌控。

在朝鲜半岛之上,最大的争论点是朝鲜对自身安全的担心,这也是为什么其执意要发展核武器的原因所在。

而美国,作为韩国的盟友,不管是谁成为美国总统,都不可能会弃韩国而不顾,这就使得其不可能放弃在朝鲜半岛上的军事威慑力,继而也就不可能给朝鲜"安全感"。

所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哪怕特朗普执政后,美朝会展开一些"亲密"接触,甚至达成一部分的共识,但总体上的分歧还是难以弥合的。

而这,就是朝鲜为什么能够保持冷静的原因。

当然,话说回来,前面的一切前提都是特朗普能够胜选,但是这个问题本身现在就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拜登退选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成为了民主党内部的下一个选择,而根据最新的一份民调结果来看,哈里斯与特朗普的支持率是不相上下的。

为什么哈里斯作为一个"新人",能和特朗普平分秋色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赞成特朗普那套"MAGA"的政策。

换句话来说,投票给哈里斯的人,不一定支持哈里斯,但他一定讨厌特朗普。

所以,基于这个背景,现在探讨美国大选的结果到底如何显然还为时尚早,更别提后续美国的外交政策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了。

这么看来,朝鲜才是真正有大智慧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