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喊“妈妈”而喊“妈”时,家长应多注意

2024-12-14 10:07  头条

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小宝宝在叫自己的妈妈时,喊出来的都是"妈妈",但是当孩子长大后,往往我们只能听到的就是"妈"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就变成了"妈",而这样的变化,也让很多的宝妈有点不适应。

小熙的宝宝非常可爱,在8个月的时候,就能够喊出"妈妈"了,而小熙对于宝宝这样的表现也是十分的欣慰,每次听到自己的宝宝喊自己"妈妈",小熙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幸福和激动。

时光飞逝,转眼间,孩子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而这时候小熙发现了一件自己很在意的事情,那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对自己的称呼由"妈妈"变成"妈"了,更重要的是,以前孩子喊自己"妈妈"的时候,那种语气简直听得人心都化了。但是现在的这声"妈",却显得铿锵有力,似乎缺少了很多东西。

并且,小熙发现,在改了称呼之后,孩子对于自己的依赖性就更低了,并且和自己的交流也少了,似乎在一瞬间,感觉孩子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当娃从"妈妈"改口到喊"妈",暗示孩子能力提升了,别难过

小熙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曾经喊"妈妈",现在变成了喊"妈"?

妈妈们别着急失落,其实,孩子出现这样的变化,暗示孩子自身的能力在慢慢提升,妈妈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孩子的主观意识变强了

有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般在婴幼儿时期,以及学龄前阶段的时候,都是会叫"妈妈",但是到了学龄时期,也就是上了小学之后,相继会将"妈妈"改成"妈"。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年段的孩子,主观意识急速变强,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性迅速降低,所以才会将"妈妈"改成"妈"。

这种表现是一种正常的成长表现,毕竟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并不希望,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而这种独立的表现,首先由思想开始,也就是说,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孩子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将"妈妈"改成了 "妈"。

孩子拥有了自立能力

随着孩子的不断发育,当孩子到了学龄前阶段的时候,孩子的心智、性格、观念以及孩子自身的行动能力、生活能力、个人技能等都比之前要强上很多,基本上已经算是拥有了一定的自立能力。

而当孩子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不再需要家长的帮助之后,内心的那种独立意识就更加地强烈了,从而减少对于家长的依赖。

另外,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自身能力的提升,更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达到独立的程度。

并且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圈中,大家都会以独立能力强为骄傲的资本,所以孩子也不想要再叫"妈妈"。

因为这种称呼带有一种不成熟的感觉,孩子会担心自己的行为会遭到同伴的嘲笑。

而叫"妈"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更加地成熟,也会让同伴更加地仰慕自己。

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代沟

孩子小的时候,自身的知识库几乎为零,孩子的观念性格尚未建立,孩子也不具备任何独立的能力,所以孩子就会一直对家长充满崇拜与羡慕,充满信任与依赖。

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孩子逐渐地发现,家长其实也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无所不知的,家长也会犯错,家长也有办不了的事情。

而在这之后,孩子对于家长的那种崇拜就会逐渐地"降温",这也会减少孩子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频率,而互动频率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就会随之慢慢变淡。

随着感情的变淡、沟通的变少,孩子与家长之间逐渐就会产生代沟,而孩子对妈妈的称呼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由"妈妈"变为"妈"是正常的,当宝妈发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也需要意识到, 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和以前的那个小屁孩不同了。

当你发现,孩子对你的称呼由"妈妈"变成"妈"时,你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才能让你们的关系更和谐。

孩子长大后,妈妈该如何跟孩子相处?

首先,要对孩子保持应有的尊重

当称呼改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孩子逐渐成熟起来,这时候的孩子对于自尊是比较在意的。

所以,家长在平时的言行举止,都需要注意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比如对孩子的意见要慎重考虑,而不是轻言否定,并且尊重孩子的隐私,不去乱翻孩子的日记本等等。

其次,对孩子的自信予以支持

在很多大人的眼中,孩子就是一个弱者,能力不行、思维不成熟等,所以在做事方面,也不会有什么效率。

不过,当孩子改口之后,家长们要注意了,孩子这时候对于自我认识十分的敏感。

所以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这样孩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变得自卑。

最后,要注重亲子交流

当"妈妈"变成"妈"的时候,也是孩子开始大量出现成长问题的时候,因为能力的不足与独立思维的强烈,会让孩子产生很多心理上的困惑。

而家长就需要主动地和孩子多进行亲子交流,以此来及时地发现孩子的成长问题,从而及时地帮助孩子纠正这些问题,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写在最后

"妈妈"变"妈",其实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宝妈可不要再感觉失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