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不想看到的事发生?11万俄军久攻1年打不下这座城,关键时刻,特朗普也没了办法(2)

2025-07-21 18:00  郑州广播电视报

普京(资料图)

国际社会对局势发展高度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4日宣布对俄实施"极限施压",威胁若50天内未达成和平协议,将对俄征收100%惩罚性关税,并通过北约向乌提供"爱国者"导弹系统。这一政策看似强硬,实则暴露美国外交的困境。特朗普执政初期曾试图以"交易外交"换取停火,却因俄方坚持领土诉求而失败。如今的"北约埋单"模式虽让德国、芬兰等国承担80%的武器采购费用,但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直言,要求乌克兰割让领土的做法"等同于投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军工企业借此大幅增加"爱国者"导弹产能,采购目标从3376枚上调至13773枚,订单价值超13亿美元,这种"战争财"逻辑让国际社会对美国动机产生质疑。

战场之外,冲突的影响正外溢至全球。联合国数据显示,2025年6月平民伤亡达三年峰值,俄乌双方的"后勤绞杀战"导致黑海粮食出口再度中断,推高全球小麦价格12%。朝鲜向俄提供的1200万枚炮弹和3万后勤人员,进一步改变战场力量平衡。这种"代理人战争"的长期化,使特朗普不得不承认:"这场冲突比我想象的更复杂,结束它需要远超军事手段的智慧。"

普京(资料图)

红军村的战火,折射出俄乌冲突的深层困局。对俄罗斯而言,拿下此地是实现"顿巴斯一体化"的关键一步;对乌克兰而言,守住这里关乎国家存续。而对国际社会来说,这场消耗战的终点仍遥不可及。当特朗普在白宫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平进程"时,前线士兵的鲜血正浸透顿巴斯的土地。战争的残酷现实证明,任何脱离地缘政治现实的解决方案,都难以真正终结这场欧洲大陆的现代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