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胡塞武装在上周刚刚击沉了两艘和以色列有关的商船"魔法海洋"号和"永恒C号"。
然而最近有人爆料称,当时这两艘船遭到袭击的时候,商船运营方紧急向英国海军和欧盟舰队求救,却收到"附近海域无船可派"的官方回复。这句话简直就是最大的笑话,当时美国海军的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和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可都部署在红海和亚丁湾呢,总兵力超1.6万人、舰载机150余架。更别提正在附近执行护航任务的欧盟海军舰队,从今年三月起就开始常驻红海,至少有12艘军舰进行巡逻,有说什么都不可能无兵可用。
所以归根结底他们就是拒绝调动。
以色列近年军事行动屡次突破战争伦理底线。从加沙地带造成数万平民伤亡的军事行动,到跨境暗杀政治人物事件,再到袭击非军事目标行为,这些决策持续消耗西方政治资本。更为关键的是其系统性扩大冲突范围:将战火引向黎巴嫩真主党控制区、主动空袭伊朗领事馆并引发地区危机。这种策略隐含明确算计,即通过制造更大区域风险迫使欧美军事介入。而现在西方对以色列自作主张忍耐到极限了。
现在这种情况美国其实也有话说,他们曾在2025年5月初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条件是后者暂停袭击美舰及以色列关联船只。同时五角大楼发言人7月明确表态,"只要胡塞武装不向美国船只开火,美国就认为停火仍然有效"。换言之,胡塞袭击以色列关联商船被默许。
与此同时,以色列试图把欧洲拉下水这件事情也惹怒了欧盟,所以2025年7月,英法外加上加拿大三国罕见联合声明,威胁对以色列实施制裁;欧盟更公开抨击以色列行动"不可容忍",同时西班牙联合法德意等20余国抛出三项制裁:暂停《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实施武器禁运,甚至提议冻结内塔尼亚胡在欧资产。此时纵容胡塞袭击以色列供应链,实为经济施压的延续,红海航线承担以色列60%的进出口贸易,商船遇袭直接瘫痪其工业原材料输入。
以色列的贸易系统成为最终打击目标,红海航运量从年均2.5万艘暴跌至1万艘,亚欧航线成本暴涨30%。货船保险费率飙升至货物价值的0.5%,且多家保司拒接红海保单。对于以色列这种内外贸易几乎完全依赖于红海的贸易型国家来说这种惩罚几乎和军事入侵一样严重了。
有一说一,美西方放任胡塞袭击以色列商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实力不足。长期同时在中东和中欧两线作战,已经直接削弱西太平洋战备资源,同时在经济上形成了不可持续的消耗。这对美国和欧洲的全球战略造成了严重影响。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西方国家也算是在向胡塞示好,通过对以色列的视而不见换取类似于中国的航行豁免权,
只能说以色列走到尽头这个地步纯属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