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六 记住“吃三样,做一事,忌一事”

2025-02-13 14:25  头条

正月十六,在传统农历中,它是春节与元宵节之后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吃三样,做一事,忌一事"这些习俗,不仅是对过往的告别,更是对未来一年生活的祈愿。

吃三样

吃面条:在北方许多地区,正月十六吃面条是传统习俗。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面条细长不断,意味着生活长久、顺利、和谐,也代表着年节庆祝活动已经结束,寄托了对新一年日子顺遂、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吃饺子:正月十六早上吃饺子也有特别的含义,一是元宵节一过,意味着年过完了,早上吃饺子彻底送走"年",寓意一年都顺顺利利;二是年过完了,打工人或上学的都要离家了,吃个滚蛋饺子,寓意出门在外能够顺顺利利。

吃大蒜:正月十六吃大蒜,寓意着"精打细算",象征着新的一年里,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能精打细算,会有良好的开始和准备。而且初春是病菌易滋生的季节,吃大蒜有着杀菌消炎的作用,有益身体健康。

做一事:走百病

正月十六这一天,民间有走百病的传统习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式,如烤百病、炙百病、丢百病、走桥、上城头、登高等都是走百病的传统形式。人们会走出家门,通过这些活动祈求消除百病,使青春长驻,同时也能锻炼身体,促进消化。

忌一事:忌空仓

正月十六是"纳财日",人们希望通过保持仓库充实,来寓意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仓库不能是空的,要保持满满的状态,体现了古人对财富和丰收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商业活动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正月十六这些习俗,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历经岁月变迁,但依然在民间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可以以新的方式延续这些传统,让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