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总理宣布:中国德企全面转移印度,称印度充满机遇!

2024-11-01 17:34  头条

自从7月份欧盟宣布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有关欧盟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话题也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而就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话题,我国也是欧盟展开了多次博弈。就在我国同欧盟展开博弈的时候,德国却跳出来搞事情。

就在10月25日的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代表团对印度进行了访问,而就在这次访问期间,朔尔茨不止一次大力宣传印度的广阔商机,同时鼓励德企将对我国的关注度转移到印度身上。

而对于朔尔茨的行为,众人感到好奇,因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印度可以称作是"外企坟场",无论是怎样的外企在来到印度后发展都会变得举步维艰,为何朔尔茨还鼓励德企将合作转向印度?这背后究竟有何目的?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磋商·】--»

众所周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者行列,这引发了其他各国的嫉妒和诸多挑战。

而最先开始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制裁的就是美国,毕竟,美国视中国为最大潜在对手,为此已采取各类手段力图阻碍中国之崛起。

然而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仅没能对中国起到打压效果,反而还促使中国在压力的作用下,实现了经济的提升。虽然打压失败了,可美国并没有就此放弃,转而在其他领域继续对中国实施制裁。

这一次美国也是将目标打到了关税上面,试图利用增加关税的方式,来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至于关税的目标,美国则是选在了中国现如今正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上,于是美国就在9月份的时候宣布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提升至100%。

而且这一次,美国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拉上了欧盟一起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于是欧盟在10月29日的时候也是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

然而,当初欧盟在宣布要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时候,我国就多次同欧盟展开协商,想要让欧盟放弃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想法,而且不只是我国,就连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曾多次呼吁欧盟放弃对我国加征关税。

就连欧洲众多的汽车品牌也是多次明确反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想法,可即使反对的声音再多,欧盟也没有选择妥协,可即便如此,我国依旧没有放弃让欧盟改变想法的态度,不断同欧盟进行磋商。

然而就在我国就电动车关税一事同欧盟展开协商的时候,德国却突然跳出来搞事情。

«--【·德国访问印度·】--»

就在10月25日的时候,德国总理朔尔茨而于是率领代表团对印度进行了访问。

而在这次访问期间,朔尔茨也是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并且在此期间,朔尔茨也是对印度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高度赞赏,同时鼓励德国企业将重心向印度偏移。

而这样的行为,也是让众人感到诧异,要知道中德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并且中国也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同中国展开合作无疑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可为何朔尔茨却将目光放到了印度身上。

对于朔尔茨的这种行为,在许多人看来就是对德国地缘政治的考量,要知道自从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车加征关税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就变得越来越多。而如此多的贸易摩擦无疑是让许多依靠出口为生的德企感受到了深深的压力,担心下一秒中国就会与自己在某些领域展开贸易摩擦。

再加上德国内部,近些年"对华脱钩"声音也是越来越多,由于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动荡,朔尔茨也是从中觉察到了沉重的压力,而为了破局,朔尔茨就想到了转换合作目标,经过挑选,朔尔茨就看中了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

因为在朔尔茨看来,既然印度和中国一样同为人口大国,再加上近些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不错,于斯朔尔茨就认为印度的市场如同中国一样潜力巨大。

而实际上这并不是朔尔茨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朔尔茨之所以如此是出于对自身军事领域的布局,而就在这次访问期间,朔尔茨也是同印度之间进行了加深防务合作以及加深两国军队之间联系的磋商合作。

一旦德国同印度之间的防务合作加深,届时德国就可以将印度拉拢到自己身边,而这对于俄罗斯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念头,毕竟印度与俄罗斯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一旦德国插手其中,无异于是跟俄罗斯抢夺市场。

虽然其中充满了极大的风险,可一旦成功的话,对于德国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既可以得到一个忠实的军火合作商,又能打压俄罗斯在印度的影响力。

«--【·德企态度·】--»

虽然朔尔茨鼓励德企转移合作目标,可德企并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市场,比方说西门子的CEO就表示西门子会提高在印度的份额,但也表示不应该断绝与中国之间的合作,要知道中国对德国的经济贡献远不是其他国家可以媲美的。

而且中国也是众多企业的供应商,许多产品零部件都来源于中国,一旦断绝联系,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更为主要的是印度的市场环境对外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先不说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光是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近乎苛刻的条件就足以让外资企业难以在其中立足,哪怕是真的立足其中,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毕竟在印度贫富差距分化特别大,再加上印度的人均GDP较低,消费能力也有限,像德国的许多高端机器制造业难以在印度找到合适的市场。

此外,经过数载深耕与拓展,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根基已相当稳固,其合作网络广泛交织,销售体系亦蔚为壮观。在此背景下,若贸然舍弃中国市场,无异于自毁长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将构成极大的不利。

固然,印度市场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然而由于尚未完全发掘的潜力,基础建设固有缺陷,商业环境亦越来越具挑战性,再加上法律法规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这无疑增加了外企在此地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对德国企业来说,将印度视为中国市场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品,无疑是更为理性且稳健的策略。

«--【·结语·】--»

总的来说,德国的未来之路究竟指向何方?这一问题的答案,牢牢地把握在德国自身的手中。在此关键时刻,朔尔茨总理亟需重新审视并调整其对华政策,以期制定出更为务实、更具可持续性的长远战略。

相较于盲目追随西方国家的步伐,德国更应坚守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我国开展基于平等与互利原则的合作。这无疑是一条符合德国国家利益、促进双方共同繁荣的明智之选。

毕竟,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前景可期。然而,这终究取决于德国自身的抉择。我们衷心希望,德国能够做出明智而果断的判断,走出一条既符合自身利益,又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光明大道。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