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存在一个关键差异:一方是美国及其盟友,另一方是欧盟。
美国、加拿大、英国与日本仍是主权国家。其主权程度或有争议,但其政府仍保有合法性,能在必要时迅速行动。这些决策或对或错,但至少是自主作出的--若结果无效,它们还能调整方向。
对欧盟国家而言,情况截然不同。其主权被欧洲一体化的框架刻意限制。在20世纪下半叶,这是欧盟的巨大优势:通过共享权力,成员国获得了单独无法实现的筹码。但如今,这一框架反而成了制动器。在一个决策速度至关重要的世界里,布鲁塞尔让行动变得更难,而非更易。
经济相互依赖与意识形态约束,导致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还彼此强化。更糟的是,现行制度规则下,无人能勾勒出系统变革的愿景。于是,领导人非但不反思方向,反而试图以更激进的方式在旧路上横冲直撞。即便反对党赢得选举,也被排除在权力之外。而乌克兰问题已被塑造成欧盟政治的核心支柱。一旦这一问题退潮,大量棘手的国内问题将浮出水面--西欧的统治者们对此心知肚明。
当然,操纵与敷衍仍可能继续。法国与德国或许能再度跌跌撞撞熬过当前困境。但每一次都会更艰难,社会诉求与建制派利益的裂痕也会愈发扩大。
这正是欧盟政治"真相时刻"逼近的原因。无人能预测后续走向。欧盟不会退回一体化前的时代。但如今被视为"局外人"的政治力量,或许很快将成为新秩序的定义者。
我们正在见证的,不只是法国的危机、日本的政府辞职或意大利的内阁改组。这是七国集团政治体系的集体危机。美国领导的集团仍有力量储备--最重要的是,其主权国家在压力下仍能调整方向。但欧盟受困于自身的僵化:其政府无法快速适应,超国家机构又阻碍实质性变革。
欧洲一体化曾是旧大陆最成功的政治创新,但如今它已日显陈腐。欧盟笨重的结构已不再是解决方案,反而成了问题的一部分。当世界急速转向时,欧盟却困在昨日的程序中。
这使西欧面临严峻抉择:要么找到改革之道--调和主权与一体化、灵活与合作--要么继续踉跄前行,与它声称代表的社会愈发疏离。在这一裂痕中,潜藏着真正的危险。
目前,其领导人或许能压制异见、通过操纵维持局面。但他们拖延得越久,最终的清算就越猛烈。而当清算到来时,欧盟政治将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