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宣布了两个重要投票结果。第一个是宪法法院以9:0全票通过了弹劾总理佩通坦的请愿书。虽然佩通坦表示,自己将在15天内将申辩材料提交至宪法法院,澄清此前外泄录音的真实背景与初衷。但是如此一边倒的投票结果,也标志着后续针对佩通坦的弹劾裁决大概率会通过,佩通坦的政治前景一片黯淡。
第二个是宪法法院以7比2的投票结果,决定佩通坦暂停行使总理职权,直到对弹劾请愿作出裁决。这意味着佩通坦已经实质上失去了所有权力,泰国政坛可谓一夜变天。在这之前,因为执政联盟的破裂,佩通坦已经对内阁进行了改组,试图将权力放给军方背景的官员。
虽然在佩通坦停职后,是由副总理庄龙琅出任看守政府总理,不过在佩通坦的内阁改组名单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把现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调任内政部长,而国防部将交还军方高层执掌。
但实际上,泰国一直有着"文人掌政、军方控军"的传统默契,因此普坦本身就明显带有军方背景。在录音门事件爆发后,就是他第一时间否认军方可能发动政变,强调与军方领导人达成"民主团结"共识,说明他与军方的沟通十分密切。
而泰国内政部长是一个实权职位,主管地方行政、警察系统和资源审批,按照这份改组名单,如果由普坦出任内政部长,那意味着军方将直接掌控国防部和内政部,等于军政权力全部握在手里。如今随着佩通坦的停职,军方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完成了全面夺权。
当然,对于强硬要求佩通坦下台的柬埔寨前首相、参议院主席洪森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根据佩通坦私下通话的录音显示,泰国与柬埔寨之所以爆发边境冲突,本身就是军方的一意孤行,并不是泰国文官政府的意志,如果佩通坦下台,换上全面掌权的军方,那么只会对柬埔寨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双方的边境局势可能会更加紧张。
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泰国还是柬埔寨,长期以来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国,我们当然不希望两国剑拔弩张,也不希望看到泰国政坛持续动荡。
就在佩通坦停职后的第一时间,就有外媒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了泰柬的边境争端和泰国政治局势的剧变,对此,发言人毛宁便迅速作出回应,并强调了两句话。
第一点毛宁强调:"这是泰国的内政,我不作评论。"第二点毛宁表示:"作为友好邻邦,我们希望泰国保持稳定和发展。"
言下之意就是,对于中方而言,重要的是泰国的局势能够重回稳定,不论是谁在掌权,实际上都不会改变中泰合作的大势,也不会影响中泰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