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下,高市展现出"铁娘子"的气质,誓言"绝对要当上首相",振兴日本经济。她迅速与在野党日本维新会协调,在首相指名选举前一天的20日与维新会代表吉村洋文签署联合执政协议,一举为次日登上首相宝座奠定了基础。
"高市的当选过程显示出日本政权更替的'短期化'趋势。"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从菅义伟、岸田文雄、石破茂到高市早苗,日本首相的更替频率之快已成为常态,自民党仿佛陷入"短命政权"的循环,政权稳定性不断被削弱。高市上台,暂时缓解了自民党内部矛盾,但民众对政治的不信任仍在积累,选举逐渐演变为维系统治机器的"惯性操作"。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梦雪表示,高市首相之路一波三折既是日本政坛保守势力的阶段性胜利,也体现出其分裂。未来高市须在极端保守立场与执政基础稳固性之间反复权衡。

10月21日,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在日本临时国会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后起身致谢。 新华社记者 贾浩成摄
长期执政面临两大现实阻碍
21日下午,高市早苗的内阁名单公布。前防卫大臣木原稔出任内阁官房长官,自民党总裁选举的主要竞争对手小泉进次郎任防卫大臣,前外相林芳正任总务大臣,前干事长茂木敏充任外相,另有10人是首次入阁。
"高市的内阁任命应是派系平衡与权力博弈的结果。"王梦雪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外相、防相与总务相等核心职位人选分别来自自民党原来的三大主流派系麻生派、竹下派与小泉派,旨在平衡党内权力。日本维新会与高市达成阁外合作协议,虽未入阁,但获其承诺推动修宪、削减国会议席等议题。妥协之下的政策连贯性存疑,例如茂木作为对华相对温和派出任外相,有可能与高市的强硬路线产生摩擦。
茂木曾在2019年至2021年任外相,2019年底曾访问中国。此前任经济再生担当大臣期间,茂木还负责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陈洋说,高市本人缺乏外交经历和经验,任命茂木为外相显然出于确保外交稳定、妥善处理对华对美关系的考量。经济产业大臣赤泽亮正的留任则是确保日美关税问题继续妥善稳定解决,而不因首相更迭出现新问题。
片山皋月和小野田纪美两位女性分别出任财务大臣、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的要职。陈洋表示,这体现出高市人事安排在"求稳"的同时也有"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