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8日,巴基斯坦突然关闭了卡拉奇、拉合尔和伊斯兰堡三大国际机场,封闭时间持续到当天傍晚6点,覆盖了全国最关键的空中枢纽。不光如此,东部重镇拉合尔还发生爆炸,有人听到"嗡嗡声"之后看到烟雾升起,爆炸位置离印度边境只有二十多公里。
随后,巴基斯坦军方表示,印度向巴境内派遣了12架以色列制"哈洛普"无人机,目标包括卡拉奇和拉合尔等重要城市,巴方称已击落所有无人机,并强调"印度将为侵略行为付出代价"。
巴方指的显然是印度此次的突然袭击--5月7日凌晨,印度发动代号"朱砂"的军事行动,使用导弹对巴控克什米尔及旁遮普省的9个目标实施打击,声称目标是"恐怖分子基础设施"。巴方则称袭击造成多人伤亡。
其实,印巴之间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发生冲突早就不是新闻。从2016年乌里事件、2019年普尔瓦马爆炸,到这次的帕哈尔甘袭击,每一次都导致印度采取空袭行动。而这一次,印度的回应明显更强硬,尤其是打击范围远远超出了以往,最深入的攻击点,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巴哈瓦尔布尔,离边境有100公里,这已经不再是跨线打击,而是实打实地跨国空袭,正因如此,才会引来巴基斯坦的"势言报复"。
不过,印度的首轮袭击并未取得想要的效果,据报道,巴基斯坦在还击过程中已经击落印度8架战斗机,甚至包括其作为"头号尖兵"的阵风,这一变化也为局势的走向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目前,印度在受挫后已经改了打法,其将"断水战"纳入冲突手段--印度宣布暂停1960年《印度河用水条约》,限制流向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巴方称此举威胁其农业和民生,并警告视为"战争行为"
这一连串动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毕竟,印巴不是普通邻国,而是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每一次冲突都有可能变成核武威胁的大背景。虽然目前还没看到核战迹象,但双方的火药味比以往任何一次冲突都要浓。
在这个局势紧张的节点,中方的回应非常直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双方以大局为重,尊重国际法,保持冷静。这番表态虽然简短,但已经传达出三个重点:一是反对越界打击;二是支持双方尽快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三是呼吁降温,而不是拱火。
这其实也很符合中国一贯的立场。在印巴问题上,中国坚持不选边站队,但在涉及主权安全问题时,会旗帜鲜明地支持巴基斯坦的合理关切。比如这次,印度的行动突破了克什米尔线,进入巴境内,已经是国际边界问题,不再是争议地区的摩擦。
总之,印巴新一轮冲突从无人机交锋到"断水战",从精准空袭到混合博弈,双方在试探红线的同时,也将地区和平置于悬崖边缘。可以预见,这场冲突目前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巴基斯坦会不会升级反击措施,取决于下一次爆炸发生在哪里;而印度则面临艰难抉择--是放下面子选择和谈,还是要一鼓作气"梭哈"到底。
下一步会怎么走?没人能说清。但可以肯定,一旦再出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双方的复仇计划将不会再是口头威胁,而是导弹和炸弹在空中见真章。中方的态度,则是目前局势中重要的稳定信号,也是这场冲突的"刹车器"之一,但最终出路仍取决于印巴能否超越民族主义叙事,重回对话轨道。希望这一次,真能刹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