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遭遇领导性侵,最后被认定为工伤,判赔110万元,这在中国还是第一个案例。
崔某某,一个公司的销售总监,2023年的时候出差遭遇了一场噩梦,事后,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勇敢站出来,要求公司领导给个说法,最终成为了中国首例获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案受害人。
出差醉酒遭遇性侵
2023年9月22日,崔某某按照公司安排,前往杭州出差。
在商务宴请中,她醉的不省人事。回到酒店,公司总经理王某趁机对她实施了性侵。
第二天醒来,崔某某感到了自己身体的异样,但是她又对昨晚的发生的一切没有一丝一毫的印象,完全断片。之后,她陷入自我怀疑的痛苦深渊。
在经历了内心无数次的挣扎后,2023年10月3日,她鼓起勇气前往事发酒店调取监控,与酒店值班人员沟通取证。随着部分细节逐渐清晰,她识破了王某的谎言,在明白事实真相后,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毅然拨打110报警。
经过法庭的公正审理,2024年4月2日,王某被判处强奸罪成立,有期徒刑四年。
工作丢失维权开始
2024年4月18日,公司以她"未遵守请假制度、无故旷工"为由,将她强制开除。这一打击,让崔某某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她认为,自己现在身体、精神都受到伤害,而且又被开除,这一切,都是公司造成的,应该对她进行赔偿,于是,她便踏上了工伤认定的漫漫维权之路。
工伤认定的三大核心争议
工伤认定过程困难重重,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因公外出"的界定。企业律师为了推翻工伤认定,竟然跑到杭州东郊监狱找在押的王某作证,妄图证明那晚的宴请是私人活动,与工作无关。对于这种说法,崔某某拿出自己的出差报告、公司已报销的宴请发票以及高铁和机票记录等证据,证明自己完全是因公出差,而不是什么私人活动。
其次是"醉酒"是否影响工伤认定。公司援引《工伤保险条例》中"醉酒不得认定工伤"的条款,试图将责任推给崔某某。然而,在这一案例中,醉酒不是崔某某受到伤害的原因,崔某某受到伤害完全是总经理王某某的主动加害,醉酒反而为王某伤害崔某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公司不能以醉酒为借口免责。
最后是精神伤害的工伤认定标准。国家对精神伤害的认定要求严格,需要专业精神卫生中心医院至少12次或3个月以上治疗的诊断证明。事发后,崔某某饱受严重失眠和噩梦的折磨,虽然一开始只在固定三甲医院开了相关辅助药物,但为了符合认定标准,2024年4月,她开始在安定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经过12次心理咨询和近三个月的药物治疗,同年7月9日,她终于拿到了专家会诊的正式诊断。11月4日,天津市津南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崔某某所患创伤后应激障碍与2023年9月22日的创伤性事件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这为工伤认定提供了关键证据。
成功维权
经过不懈的努力,2024年12月3日,崔某某收到了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出具的《认定工伤决定书》,她所受的伤害被正式认定为工伤。
公司不服,于2025年1月提起行政诉讼,但在5月的二次开庭中,尽管庭上出现了王某出具的一份笔录,但并未改变最终结果。7月16日,法院判决驳回公司诉讼请求。
8月11日,在历时20多天的等待后,公司未提出上诉,工伤案《行政判决书》最终生效。同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也认定公司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裁决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各项费用共计113万元。
崔某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面对黑暗和不公时,只要勇敢地站出来,坚持抗争,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