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这样狭窄的时间窗口当中,完成攻击动作,需要怎样的过程?首先第一个要保障的就是印军的飞机大规模升空,马上就会被巴方所发现,这是必须的,否则巴方待机战机升空晚了,这个时间窗口就会错过。而且对巴方来说,不仅仅要发现对方升空,而且要对升空的印方战机迅速建立起有效的跟踪。我们讲对空的搜索雷达,不管是预警机上的,还是地面防空系统的,它的状态都有搜索状态和跟踪状态,必须要进入跟踪状态,才能有效的掌握对方每一架战机的飞行状况。这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必须很快的完成,但是这个对于巴方拥有的中国产的ZDK-03预警机和红旗-9防空系统的防空雷达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一个更加关键的步骤了,预警机和地面的防空雷达建立起对对方战机的跟踪了,那么把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传到战斗机上,战斗机才能迅速的依据这些数据建立起攻击状态。其实远距空战远不像大家想象那样,战斗机的雷达搜索目标锁定发射,在实战当中是不现实的。因为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受功率限制,它的扫描波束是一个很窄的波束,有点像一个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对面的天空,这么大面积的天空,拿几个手电筒在那晃来晃去,发现目标的几率是很低的。
所以实战当中,一般是由预警机或地面防空雷达发现目标建立跟踪,然后把相关的目标数据传给战斗机,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就可以迅速的实现对相关目标的跟踪,建立起开火的条件。这个过程按照传统的方式是用语音传送的方式,这个在过去的一些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但是这种方式太落后太慢,太不准确了。像这种时间窗口很窄的作战,这个数据的交联必须在瞬间完成,这就需要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和整个空战体系的数据链的交联。为什么说这次巴方空战使用的主力是歼-10CE,因为地面的对空搜索雷达和空中的预警机要想和战机建立起这种交联的话,双方必须有通用的语言。我们讲巴方的ZDK-03、红旗-9系统和歼-10CE都是中国产的,所以它们之间使用的是同一个语言,这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起数据的交联了,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