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迷信!八月十五中秋节,记得:1要拜、2要走、3要点、4不争

2025-09-19 20:30  头条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最初是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人认为月亮是神秘而神圣的,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和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每逢月圆之夜,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团圆。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为中秋节,其时间最终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

中秋节在唐代已经相当盛行,虽然八月十五并非法定节日,但宫廷和民间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唐代女性尤其喜欢在中秋之夜拜月,祈求美貌、爱情与家庭幸福。此外,唐代还出现了"玩月"的风尚,人们会在月下吟诗、赏月、宴饮。

宋代是中秋节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秋节不仅成为全民共庆的节日,还被赋予了"团圆"的内涵。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正是对中秋节团圆主题的深刻诠释。此时,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包括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等。

中秋节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此时的中秋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节俗体系,包括祭月、赏月、吃月饼、燃灯、观潮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秋节在传承中不断变迁。从最初的祭月活动到后来的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中秋节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元素。同时,中秋节也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庆祝方式

中秋将至,提醒:1亲不走,2酒不喝,3事不做

"过年送福,中秋送礼",中秋节是感恩答谢的节日,也是走亲访友互送礼物的节日,尊重传统的中老年人,都会在中秋前想着拜访一下亲朋好友,尤其是感情特别好的亲友长辈。不过中秋节是祈愿花好月圆人长久的佳节,这个时候走亲访友时如果有卧病在床的亲友,那么中老年人就不要去登门拜访和探视了。

因为这样可能给病人造成心理负担,而自己看到熟悉的亲友这样,心里也会不舒服,从而影响过节的心情,毕竟中秋临近正是秋风萧瑟的时候,人的心理很容易触景伤情。
中秋将至,提醒中老年"2酒不喝"

一,不独自喝贵重的礼品酒

中秋节中老年都会收到子女孝敬的酒水,这其中有些酒水比较昂贵,这样的酒自己打开饮用不合适,可以留着回礼或晚辈们都到齐后再饮用。

贵重的酒水都花费不菲,普通人家还是留着遇到办大事时饮用比较合适,而且这样的酒水摆在家里的酒柜里,也可以展示给来家里的亲友,炫耀一下自己晚辈和子女的孝心。

二,不喝散白酒

物美价廉的散白酒是很多中老年人日常喜欢饮用的酒水,不过中秋节是不适合饮用这样的酒水的,因为中秋节讲究团圆,而散白酒谐音不好,并且市场上的散白酒品质也良莠不齐。
中秋节是显示富足和安乐的节日,这个时候中老年人别太心疼钱,喜欢喝酒可以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按照传统工艺酿造的,得到老酒友认可的白酒品牌。

中秋将至,提醒中老年"3事不做"

一,挑礼攀比的事不做

中秋节中老年人都会收到晚辈的礼物,礼物不论贵重和多少,这都是晚辈的一份心意,这个时候挑礼和攀比就显得自己过于虚荣,以及过于斤斤计较,这会让送礼的晚辈心生芥蒂,这样破坏团圆气氛的事不要做。

二,乱打听亲友私事的事不做

中秋节是家人和亲友团聚的日子,这个时候作为长辈的中老人,少去打听晚辈的私事,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个性,问起收入和婚姻情况,很容易招到对方厌烦。

三,登高吹风赏月的事不做

月到中秋分外圆,中秋节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因此中秋节期间很多人都会在圆月升起后出门赏月,但是这个时候中老年记得不要登高吹风赏月。

夜晚本身能见度就低,加上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已经非常凉爽,这个时候登高吹风赏月,很容易受到凉风袭扰,对于体力和身体素质下降的中老年人来说,这都是很容易伤到身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