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结束 美国威胁中方不许做一件事

2025-08-07 14:55  头条

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刚结束,美国财长贝森特就放狠话,威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100%关税。结果中国外交部直接回怼,表明能源政策不会受胁迫。眼看中国不吃这套,特朗普转头就对巴西、印度挥起关税大棒,试图杀鸡儆猴。

美国极限施压碰壁,中国直接亮明底线

7月29日,中美在瑞典的谈判提前结束,双方没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美国财长贝森特会后立刻放话,称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可能面临100%甚至更高的关税。

这招并不新鲜,美国过去几年一直用关税大棒逼各国低头。但这次中国完全不吃这套。7月30日,中方明确回应:"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言外之意--你加你的税,我买我的油,谁怕谁?

美国原本以为,三位数的关税威胁能吓住中国,结果中方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中国手里还握着稀土这张王牌。全球70%-80%的稀土供应掌握在中国手里,美国军工、芯片、新能源产业全依赖这些资源。真要撕破脸,谁先扛不住还不一定。

特朗普紧急改口,12小时内对两国下狠手

发现施压无效,特朗普立刻换了一副面孔。7月30日,他在采访中突然改口,用四个字定调中美谈判:"进展顺利"。

这话连美国媒体都不信。谈判明明提前结束,双方分歧巨大,哪来的"顺利"?特朗普这么说,无非是想稳住国内资本。一旦市场觉得中美谈崩,华尔街资金可能立刻外逃,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但特朗普的"软话"没持续多久。眼看中国不买账,他12小时内连出两招:

1.对巴西加征40%关税,总税率飙到50%。

2.对印度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买俄罗斯石油。

这两国都是金砖成员,巴西总统卢拉一直推动去美元化,印度则是俄罗斯能源的大买家。特朗普想用这招吓唬其他国家,但效果恐怕适得其反。

美国四面楚歌,盟友也开始反水

特朗普的关税战术越来越像"七伤拳",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欧盟虽然被迫签了不平等协议,但内部反对声浪高涨,多国要求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下台。

印度和巴西更不会轻易屈服。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卢拉早就表态不会向美国妥协。印度虽然和美国关系不错,但莫迪政府也不可能放弃俄罗斯的廉价能源。

对中国更是如此。美国自己也在依赖中国稀土。如果中国反制,美国军工和科技产业可能直接瘫痪。这场博弈,早就不是美国单方面说了算。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正在失效,而中国的回应很简单:你要战,我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