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三月初三3事别犯了忌讳,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忘!

2025-03-30 10:10  头条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二,明天,我们就将迎来三月初三。三月初三,又称三月三,您知道三月三是什么日子吗?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叫春浴日、女儿节,也有些地方称其为干巴节、挑葱节。三月三是民俗文化中很特别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民俗活动。

早在《诗经》中的《大雅·荡》就记载:"三月三,今之日。"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三月初三就已经作为节日存在了。起初,上巳节只是个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节日,随着时光变迁,上巳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至今,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上巳节仍然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壮族、侗族、仡佬族、白族、彝族、黎族、畲族、布依族等民族都会在三月三这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上巳节沐浴是节日的重要习俗之一。古时称此习俗为祓除畔浴,人们在这天要到河边去沐浴,以此祈求健康,驱晦迎祥。古书《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三月三还被看作是"中国情人节",每逢上巳节,青年男女要对歌,所以壮族的三月三也称为"歌圩节"或"歌仙节"。此外,抛绣球、打铜鼓、跳竹竿舞等传统习俗都令人喜闻乐见。

三月初三也有踏青祈福的习俗,人们会在这天踏青登高、赏花赏景,拔河、放风筝、戴柳圈……祈求平安顺遂、吉祥如意。

三月三吃什么也颇有讲究。荠菜煮鸡蛋、五色糯米饭、艾草糍粑等等都是三月初三的重要食俗。可以说,这些三月三的特色美食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体现了古人不时不食的饮食智慧。

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三月三这个日子,就连《西游记》中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也定在了农历的三月初三。

明天就是三月初三上巳节,此时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因此,三月三这天的天气情况也被看重,也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很多有关三月三的农谚。这些农谚能帮助预测未来的气候情况,农民以此作为安排农事活动以及判断当年收成的依据之一。

三月初三日头笑,陈谷烂米无人要。

三月初三晴空朗,丰收在望喜洋洋。

三月初三艳阳天,老农收粮腰累弯。

三月初三雨,良田谷不结。

三月初三雨,田沟鱼不留。

这些有关三月三的农谚都是在说明,人们不希望三月初三这段时间降雨过多,否则会导致作物减产。

今年的三月初三有何特点?

今年的三月初三,公历时间为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对应的天干时间为:乙巳年、己卯月、己亥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明天为"成日",成有成就之意,因此被认为是个吉祥的日子,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明天仍然是个需要谨慎小心的日子,做事情可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来,因为三月三自古就是以"表达敬畏、祓除不祥"为主旨的节日,希望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明天就是三月初三,记得"三月三"的3个忌讳:1不采、2不晒、3不忘。这里说的就是三月三的禁忌和规矩,建议了解,别因为无知触了霉头。

1不采:不采不认识的野菜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煮鸡蛋是三月三特色美食。民间也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石头能踩烂"的说法。

三月初三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山上、野外、公园、小区绿化带,除了荠菜以外,各种野菜长势喜人,此时吃野菜正当时,但要提醒您:不要采不认识的野菜。并不是所有的野菜都是可以食用的,有些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如果不加以分辨就采摘食用,很可能会导致中毒。

提醒您要牢记这个三月三的忌讳,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我们也要格外小心,不熟悉、不认识、易认错的野菜不采不食。宁可少吃一口,也不要冒险食错。

如何避免采到有毒的野菜呢?

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采摘区域。深山或荒废之地等陌生复杂的地方,野菜的生长状况难以捉摸,很可能会混杂着有毒的野菜,不要采摘。

其次,要挑自己熟识的野菜采摘。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的野菜,不要贸然采摘食用。

还要提醒您的是,春日野菜要浅尝辄止,不要过量食用。野菜在烹饪前要用淡盐水浸泡,还要焯水以去除草酸等有害物质。

2不晒:晚上不在屋外晒衣服

三月三,民间还有晚上不在屋外晾晒衣服的禁忌。

在古人眼中,三月三是个比较特殊的日子,白天要进行祭祀、祈福等仪式,而到了夜晚,由于正气逐渐衰减,磁场也不稳定,是不适合进行户外活动的,也不适合将衣服晒在屋外。

这个三月三的忌讳从现实角度来分析,也不无道理。三月三前后,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潮气大,如果把衣服晾晒在屋外,衣服不仅干不了,相反会更加潮湿。加之,夜间缺乏紫外线的作用,湿衣物会滋生细菌和霉菌。

除此以外,晚上把衣服晾晒在室外,还会有小昆虫或飞鸟的困扰,本来洗干净的衣服很容易又被弄脏了。这样看来,这个季节还真不能把衣服晾在外面,太阳落山前要把衣服都收进来,心里才踏实。

3不忘:不忘吃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这天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呢?别忘记吃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又称乌饭、青精饭。俗称五色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五色糯米饭颜色五彩缤纷,其颜色均是由植物染色而成。蒸熟后不仅好看,还各有清香,风味独特。

三月三吃乌饭的习俗流传已久,清代《武缘县图经》曾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杜甫曾为之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的佳句。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我国布依族、壮族等许多民族都会制作这种五色糯米饭,寓意五福临门、五谷丰登。村寨到处可闻到五色糯米饭的芳香,人们会用这种特色美食做为祭拜先人的供品,孩子们也手拿着五色糯米饭,边吃边玩。村头树下,主妇们互相品尝着各自的"杰作",交流蒸饭经验。可见,五色糯米饭在三月三当天与祭祖活动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充满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以上说的就是上巳节的传统民俗,大家要记得"三月三"3个忌讳:1不采、2不晒、3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