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枚炸弹仅炸死2平民,美卫星发现胡塞导弹竖起

2025-05-07 10:40  头条

当地时间5月5日,也门荷台达省遭遇近年来最密集的空袭行动。以色列国防军联合美国军队,出动约20架F-15I、F-35I战斗机,对荷台达港及周边的胡塞武装基础设施发动48次空袭,投掷50枚精确制导炸弹,导致至少2人死亡、42人受伤。胡塞武装控制的马西拉电视台画面显示,荷台达港的起重机、燃料储罐和发电厂被夷为平地,港口设施损毁率高达70%,巴吉尔混凝土工厂的废墟中仍有救援人员在搜寻幸存者。

F-15I战斗机

F-35I战斗机

此次空袭的直接导火索是胡塞武装5月4日对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高超音速导弹袭击。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证实,其使用"巴勒斯坦-2"型导弹突破以色列"箭-3"和美军"萨德"反导系统,在机场跑道附近炸出直径10米的弹坑,导致8人受伤并引发国际航班停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空袭后宣称:"这只是开始,我们将彻底摧毁胡塞武装的战争能力。"

"巴勒斯坦-2"型导弹

战略博弈:荷台达港的"生命线"与"火药桶"

荷台达港作为也门第二大港口,承担着该国75%的人道主义物资运输和80%的燃油进口,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胡塞武装自2014年控制该港后,将其打造为接收伊朗武器的关键枢纽。以色列军方披露,伊朗通过荷台达港向胡塞武装输送"努尔"反舰导弹、"沙希德-136"无人机等装备,年输送量达数千吨。巴吉尔混凝土工厂则被证实用于建造地下导弹发射井和隧道网络,其产能占胡塞武装军事工程所需的60%。

此次空袭标志着以色列战略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以色列将胡塞武装视为"边缘威胁",但胡塞武装5月4日成功袭击以色列本土,暴露出其高超音速导弹技术已突破以色列防空体系。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坦言:"胡塞武装的远程打击能力正在改变中东战场规则,我们必须主动出击。"

荷台达港

大国角力:美伊在红海的"代理人战争"

美国在此次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美军不仅为以色列提供卫星情报和电子战支持,还直接对荷台达拉斯伊萨港发动3次空袭,摧毁胡塞武装的雷达站和导弹储存设施。这与美国近期调整中东战略密切相关:自2024年12月组建"繁荣卫士"红海护航联盟以来,美军已在该区域部署"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但胡塞武装的袭击频率不降反升,迫使美国采取更激进的军事手段。

"杜鲁门"号航母

伊朗的态度则耐人寻味。尽管以色列指控伊朗策划了胡塞武装的袭击,但伊朗外交部5月5日发表声明称:"胡塞武装的行动是独立决定,与伊朗无关。"这种"战略模糊"既避免直接卷入冲突,又为未来干预保留空间。分析人士指出,伊朗可能通过转移武器运输路线(如经阿曼湾)继续支持胡塞武装,同时通过黎巴嫩真主党在以色列北部制造牵制。

人道危机:红海航道与也门民生的双重灾难

空袭对也门平民造成毁灭性打击。荷台达港的瘫痪导致粮食价格暴涨300%,联合国警告该国将有1900万人面临饥荒风险。胡塞武装控制区的医疗系统已濒临崩溃,萨那市医院因药品短缺被迫停止外科手术。国际航运业也遭受重创: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巨头宣布暂停红海航线,亚欧货运成本上涨44%,绕行好望角导致航程增加7000公里。

更令人担忧的是冲突外溢风险。胡塞武装5月5日宣称已向以色列埃拉特港发射"佐勒菲卡尔"弹道导弹,尽管被美以联合反导系统拦截,但这预示着冲突可能向红海海域蔓延。埃及、沙特等国已加强红海沿岸军事部署,地区局势进入"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

专家警示:中东陷入"无赢家"困局

军事分析家魏东旭指出,以色列的空袭虽能短期削弱胡塞武装,但难以根除其威胁。胡塞武装拥有分散式武器生产网络,且控制也门80%的人口区域,传统军事打击无法奏效。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汉斯·格伦德贝里警告:"当前冲突已超越也门国界,若无法重启政治对话,红海将成为全球安全的新火药桶。"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呼吁:"各方应立即停止敌对行动,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这是化解危机的根本之道。"然而,在大国博弈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交织下,中东和平的曙光依然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