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离哪段婚?”女子准备申请离婚,竟发现自己横跨三地“被结婚”(2)

2025-04-02 16:46  潇湘晨报

为将另外两段冒名婚姻登记予以撤销,2024年10月,办案组远赴江西开展调查取证,通过询问两名受骗男子,让二人仔细辨认,并借助人脸比对技术,最终认定这两处结婚登记确有错误。随后,江西省德兴市及乐安县的民政部门在检察机关的建议下,分别将相关婚姻登记撤销,并将两条登记信息从全国婚姻登记系统中删除。

针对如东县的刘某曾提出的基于错误婚姻登记判离的民事判决,如东县检察院向法院提出了再审检察建议。2024年12月30日,法院作出撤销原判的再审裁定。

曾女士撤销婚姻登记的诉求虽然得到解决,但在她和刘某的心中,还有一块石头没有落地。原来,2006年9月,刘某经人介绍同自称"曾某"的童某结婚时,童某收到刘某转账的1.2万元彩礼后假称出门购物,自此音信全无。后经公安机关查明,童某盗用曾女士的身份信息不仅多次登记结婚,还专门办理了一张银行卡,用于接收骗婚受害人的转款。刘某的1.2万元彩礼钱正是打入了这张卡。

"我当时就去报了警,警察陪我去银行查询彩礼去向,并把对方账户给冻结了。后来我去法院起诉离婚,判的是离婚和退还彩礼。我想着能把婚离了就行,钱估计是追不回来了,就没有再申请强制执行。"刘某回忆说。曾女士这时也恍然大悟:"我还奇怪,怎么银行老说我信用有问题,有被冻结的账户。这么多年了,我用同一家银行的卡取现都受限制。"

解结

被骗彩礼退还原主

人身关系厘清了,钱的关系也应当厘清。"刘某得拿回属于自己的钱,曾女士也不应当承担一张冒名银行卡所带来的风险。"如东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马银霞说。于是,办案组先后多次前往银行、公安机关沟通,发现这笔账目显示并非走的公安机关查封流程,而是走的银行内部的错账冻结程序。冻结银行为贵州某银行,经过近20年的时间,最原始的冻结凭证已无从追查,故曾女士本人无法用真实身份申请对该账户解除冻结。

此外,因童某2006年犯该三起骗婚案的犯罪行为已过追诉时效,刑事判决后退还赃款的路也走不通。原离婚判决中实际被告应为童某,但彩礼所在账户又是以曾女士的名义开设的,通过再审"一揽子解决"的建议也未被采纳。

至此,刘某被骗的彩礼成了承办检察官心里的一个"结"。这笔钱是不是真的成了一笔取不出来、解冻不了、扣划也无据的"坏账"?

承办检察官屡次尝试与法院、属地银行进行沟通协调,最终确认这笔尘封近20年的彩礼应属不当得利。经过多轮研判后,如东县检察院决定指导刘某向曾女士提起不当得利纠纷之诉。

今年1月21日,刘某与曾女士这对素未谋面的"前夫妻"终于在法庭相见,双方都同意通过诉前调解方式将这笔钱退还原主。

承办检察官与现金存入地银行(如东某银行)、银行卡开户行(贵州某银行)多番沟通后,于2月24日协助执行法官至银行卡开户行所在地贵州省惠水县,将曾女士银行卡中的1.2万元解除冻结并扣划至法院执行账户。3月12日,法院将1.2万元执行款汇至刘某的账户。至此,这起横跨三地的冒名婚姻登记案终于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