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一时没忍住,讲话讲到了气头上,对西方领导人“爆粗口”说明了啥?(3)

2025-05-15 13:14  头条

卢布自4月下旬以来不断升值,通胀压力有所下降,即便西方进行了新一轮制裁,俄经济也不会立刻崩盘,且俄政府手中应该还有应对措施。

而且,俄罗斯能够做到粮食、能源等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自给自足,并凭借着与中国等友好国家的合作,确保民用制造业产品的稳定供应。

【俄罗斯从中国等国进口了大量民用制造业产品】

在军工领域,俄方通过国内的军工生产与朝鲜支援,能够解决绝大部分武器装备供应问题,需要从外部弄到的芯片等零部件,都是走非常规渠道,受到制裁的影响较为有限。

西方现在加大制裁力度,更多的是影响俄罗斯的能源出口。

而俄方在能源领域破局的关键,仍旧是与中国等伙伴国家的合作,若能稳步增加对中国等国的能源出口,并签署几笔"大单",俄方就有希望顶着制裁压力,继续前线的军事行动,最终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利益。

综上所述,普京此次的强硬表态,折射出的是俄罗斯在多重压力下的战略选择。俄方通过强硬姿态对内凝聚共识,以"反制裁叙事"强化社会韧性,对外拒绝完全由西方主导的停火框架,坚持"以战促谈"的主动权争夺。

【俄方通过强硬姿态对内凝聚共识,以"反制裁叙事"强化社会韧性】

从地缘博弈角度看,普京的强硬表态揭示了俄罗斯对"时间窗口"的精准把控,拒绝30天停火倡议,既是为避免战场态势逆转,也是为压缩乌克兰获得西方军援的空间。

俄军持续施压的战术背后,是将战场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的深层逻辑,而俄罗斯经济的抗压能力,尤其是能源出口向东转移的现实,为其提供了继续角力的底气。

可以预见到,俄乌冲突的结局会取决于两大变量:一是俄罗斯能否在军事消耗与经济耐力间找到平衡点,二是西方联盟能否克服内部裂痕,形成更有效的施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