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警告冲突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并进一步扩大”

2025-07-25 15:42  头条

当地时间7月24日,泰国与柬埔寨军队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交火,双方互指对方率先开火。当天,泰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发布公告,提醒泰国公民尽快离开柬埔寨,并警告称当前冲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并进一步扩大"。然而,柬埔寨方面驳斥这一说法为"毫无根据的指责",并指出边境地区本就遗留有大量历史战争的未爆炸物。

泰国控制了边境检查站,对过境实施限制,并威胁要切断对柬埔寨边境城镇的电力和互联网供应。作为回应,柬埔寨停止了泰国水果和蔬菜的进口,并禁播泰国电影和电视剧。这场看似突然的冲突,根植于上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

殖民时代留下的边界争议

边界与领土争端一直是柬泰关系中的难愈伤口。两国共享一条长达817公里的陆地边界,其大部分边界是在法国殖民柬埔寨时期绘制的。

一份1904年的法暹(法国与暹罗,暹罗即泰国旧称)条约规定,两国在扁担山脉的边界应以"分水岭"为准。然而,一份1907年由法方勘测员绘制、用于标示边界的"附件一地图",却在著名的柏威夏寺区域明显偏离了分水岭线,将这座古寺及其周边地区划入了法属柬埔寨领土内。泰国方面一直不完全承认该边界的划分,认为包括数个古老寺庙在内的区域从未被清晰界定。1962年,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主权判给柬埔寨。这项旨在解决问题的裁决却制造了新的模糊地带。它并未划定寺庙周边约4.6平方公里土地的边界线。

2008年,柏威夏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引发泰国国内强烈反应。随后,两国在边境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数万名边境居民流离失所。2013年,国际法院再次裁决,明确将该寺庙周边区域判归柬埔寨,但两国军队在边境线上的对峙并未就此真正结束。

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泰国国内政治一直是柬泰边境冲突的重要变量。泰国历来惯于在政治动荡时期借助边境议题转移国内矛盾。2008年爆发的柬泰冲突正值泰国政局动荡期,并最终导致泰国外长辞职、政府更迭。2025年的冲突同样笼罩在泰国军政关系的阴影下。此次边境冲突又"疑似泰军制造事端,为军事干预铺路"。

今年6月,时任泰国总理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关于泰柬边境局势的一段通话录音曝光,在泰国引发争议。泰国国内一些势力借此攻击佩通坦政府,导致泰国政局出现动荡。"录音门"事件不仅加剧了泰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也使得泰柬两国关系愈发紧张。

泰国代理总理普坦7月23日宣布采取多项强硬措施:降低与柬埔寨外交关系级别、召回驻柬大使、驱逐柬埔寨驻泰大使,并关闭边境所有口岸和检查站。柬埔寨外交部随后宣布对等反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代办级,并召回驻曼谷的外交人员。

资源因素的潜在影响

有观点认为,柏威夏地区经勘探发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这也成为冲突的深层"催化剂"。在全球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边境地区潜在的资源利益可能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尽管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资源争夺是此次冲突的直接原因,但资源因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态度和决策。

面对柬泰边境冲突,东盟陷入制度性困境。东盟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使其协调机制难以发挥作用。2011年柬泰爆发冲突时,柬埔寨曾要求东盟介入。印尼作为调解方拟组建联合观察团,但因泰方拒绝接受外方进驻而流产。2013年后,东盟峰会甚至不再将柬泰边境问题列为重点议题。此次柬泰冲突爆发后,越南外交部虽呼吁"通过对话和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未提出具体介入方案。泰国拒绝第三方介入的立场,反映出东盟对成员国约束力的缺失。

从目前形势看,双方都面临着冲突升级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压力。泰国关闭边境检查站导致柬埔寨农产品出口受阻,同时也使得泰国东部省份物价上涨。这种经济压力可能成为制约冲突升级的关键变量。国际社会也对此次冲突表示关注,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未来,柬泰边境局势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但其最终的解决可能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 ,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