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快掉光那天,我才惊觉:睡前刷牙原来是场乌龙。
昨天刷到个热搜,2024年的新研究直接甩结论--越早吃完饭越早刷,比睡前仪式感靠谱太多。
那我前几十年都在糊弄个啥?
说白了,晚上十点半饿得不行,塞了块芝士蛋糕,又开瓶汽水,十二点半才迷迷糊糊抓起牙刷。
嘴里细菌爽到狂欢,我被酸醒--牙缝里像在撒柠檬汁。
第二天一舔,下门牙边缘都发涩,喝冰水吱疼。
真没人告诉我们:睡后唾液直接罢工,酸性环境能挂一整晚。
所以别再磨蹭。
吃完晚七点八分最后一道菜,我直接设闹钟30分钟后冲去洗手间。
手机计时器一响,软毛牙刷+巴氏四十五度开刷,两分钟完事儿,电动手柄震得牙龈麻麻的,像在提醒--你终于做对了。
刷完再用牙线溜一圈,牙缝里藏的蛋糕渣被揪出来,恶心,但爽。
硬毛牙刷早扔了,那玩意儿就是钢丝球。
含氟牙膏必须夜用,氟像给牙齿加件雨衣,挡住酸雨。
真馋就嚼两块无糖口香糖,嚼得腮帮子发酸当宵夜,唾液哗哗冲酸味。
我妈还补一刀,说你牙口差说明脾胃虚;我查了查,牙周病和糖尿病、心血管还真连环套。
合着一把牙刷守住的不只是门牙,算是给家里人也省笔医药费。
最后留句话:以后谁晚上十点以后才刷牙,就默认在帮蛀虫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