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爆发海上冲突,美推翻派兵承诺,中方水炮清场,菲船已逃窜

2024-12-07 10:25  头条

近期,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再度爆发激烈海上冲突,菲律宾海警船企图强行进入中国南海,挑起了一场新的紧张对峙。

中国海警和海军舰艇迅速反应,采取强硬措施,成功将菲方船只驱离。

然而,美国曾承诺派兵协助菲律宾,但在关键时刻却根本装作不知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菲律宾黄岩岛闹事

12月4日,南海又一次因为菲律宾的挑衅行为而变得紧张起来。

这一天,菲律宾的海警和公务船,共4艘船只想要闯入黄岩岛的水域,引发了中国海警的强烈反应。

黄岩岛,大家都知道,这个岛屿在南海的地位非常敏感。

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国的领土。

根据今年12月2日,中国向联合国提交的声明,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的领海线已经明确,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和领海范围。

也就是说,任何外来船只,如果未经许可进入这一海域,都是非法的。

菲律宾这次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像是"故意挑事"。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菲律宾有过类似的动作。

但这一次恰好是在中国刚刚发布了关于黄岩岛的领海声明之后,菲律宾却选择这个敏感时刻派遣海警船和公务船进入。

这并非偶然,菲律宾政府显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借此博得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同情。

这样就可以获得国际上一些国家的背后支持,还可以挑战中国底线。

这种做法在南海争端中已经不是第一次。

这一次,菲律宾的动作不仅仅是单纯地派船闯入海域,更加精心安排了多艘海警船与公务船的联合出击。

菲律宾海警局的9701号、4409号海警船,还有渔业部门的3002号、3003号公务船,它们的出现,明显带有一种"协同作战"的意味。

这些船只的联合行动,背后反映出菲律宾政府在南海争议中的更加积极的态度。

尤其是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似乎越来越依赖"海上维权"这种方式,来在南海争端中获得更多的政治话语权。

对于中国来说,菲律宾这次的行动显然是一次不可忽视的挑衅。

中国海警迅速采取了行动,发出了强烈的警告,并坚决驱逐了进入的菲律宾船只。

然而,菲律宾这些船上的人员就是不听,甚至还想要撞击中国海警得的3302巡逻舰。

中方直接用"水泡"进行回击,受不住的菲律宾人员直接人仰马翻,开着船逃走了。

而在事后,菲律宾官员声称,中国海军的2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也在先后参观进行了拦截。

根据他所说,这种事情比较少见,不管他说的情况是不是真的,但是咱们中国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心意肯定是不会变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一直扬言要派兵保护菲律宾的美国,这次却根本没有任何行动。

美国之前对菲律宾的承诺

随着中国海警的水炮清场行动,美国的反应非常迅速且言辞激烈。

美国一方面谴责中国采取"过度反应"的行为,另一方面,继续高调宣扬"维护航行自由"的口号。

并表示将继续与菲律宾保持密切合作,捍卫该地区的"国际秩序"。

美国的态度一如既往,强调对菲律宾的支持,同时向中国传递出强烈的压力信号。

在12月4日的事发当天,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就发布了一份声明。

称美国"对中国在黄岩岛附近海域的行为深感担忧",并表示将继续支持菲律宾在南海争端中的立场。

美国此番言论显然是在为菲律宾站台,旨在通过外交手段抑制中国在南海的行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曾表示过,美国将根据《美菲互助防务条约》继续对菲律宾提供支持,并不会容忍其他国家对菲律宾的打击。

尤其是今年8月底的时候,美国有关的军事人员帕帕罗就强硬表态称,美国其实以后也会派出一些军舰,尤其是在南海领域会"护送"菲律宾船只道南海完成补给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菲律宾真的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是可以派出军队人员"保护"菲律宾的。

然而,从这次冲突来看,美国好像把这句话当成了空话,装作什么也没发生,口头上的谴责就是对菲律宾的安抚。

实际上,拜登忙着处理自己儿子的问题还有乌克兰问题,特朗普上台也不做亏本买卖,菲律宾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目前都是抛到一边,没空搭理。

所以,菲律宾也算是处于尴尬阶段。

中方的表态

12月4日,中国在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声,向菲律宾传递了清晰的立场。

中方强调,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任何进入其12海里领海范围的行为,都会遭到坚决反制。

然而,从菲律宾的行动来看,其显然并未因为这次失败的挑衅而彻底改变对南海争端的态度。

相反,菲律宾或将更加依赖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助力。

未来南海问题不仅是中菲之间的争端,更是中美全球竞争中的一环。

美国通过"航行自由行动"不断向南海地区施压,并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盟友加强合作,试图在地缘政治上遏制中国。

然而,中国的持续强硬态度和海上执法能力,表明其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做出任何妥协。

对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来说,黄岩岛事件也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中国在此次冲突中的快速反应和强硬立场,其实就是在表明一个态度,都不要想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的底线。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