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产品引爆广交会,外商青睐人形机器人:已可进厂“打工”(2)

2025-04-16 16:54  第一财经

太希智能与宇树、云深处一样,也是首次到广交会参展。该公司总经理梁林超介绍说,他们主要做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助力人们做一些重复性的重物搬运工作,如把背负的重物卸到地上。他们最近还推出了登山助力的外骨骼,可以助力人们长途跋涉和登山。当天来自韩国、中东、欧洲等各地的客户,对他们应用于不同场景的产品感兴趣,梁林超说对今年海外市场的拓展充满信心。

魔法原子公司在本届广交会上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小麦"。魔法原子产品经理徐杨告诉记者,他们的机器狗已经在售了,主要面向To C市场。这次发布的人形机器人,聚焦解决应用场景的实际问题,当前已用于门店导购、工厂两个场景。在工厂用于物料搬运、产品可靠性辅助测试等。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售价约70万元一台。

世界离不开中国创新产品

"来这里(广交会)的外国客商的热情超乎我的想象,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对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都非常感兴趣。"上海傲意科技的董事长兼CEO倪华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全世界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机器人的价格和质量很有竞争力。

在倪华良看来,机器人未来会是下一个蓝海,市场规模可能比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大,而中国有供应链优势。他们一个机器人的零件模组,要由十个供应商合作,这在国外是比较难实现的。"人家离不开我们,真的只是因为你便宜吗?不是的,是因为你的产品是好的产品,这才是根本性的。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

谈及机器人产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倪华良认为,严格意义上讲,还处于发展早期,很多人涌入这一领域,可能要到三五年后才会有比较大的落地场景应用。"机器人现在有点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我们对机器人的未来一点儿都不怀疑,因为机器人代表的是生产力。"

八年前,傲意科技主要做医用仿生手。近两三年,机器人行业越来越热。而且机器人的系统非常复杂,需要各个模块都有专业的供应商去做,仿生手变成了机器人里一个比较重要的核心零部件。傲意科技顺势切入机器人领域,不断追赶创新。

展望未来,倪华良预计,人形机器人可能率先引爆的应用将会在工业场景,这方面的落地最快、需求最旺盛。如,在工厂做上下料搬运等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工人容易疲劳,招工难。又如,在物流仓库做快递分拣,也是简单重复性劳动,工人的腰可能受不了,可以由机器人去完成。而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去照顾老人,将是更远一点的事。

今年,机器人行业预计将在底层技术上实现突破。比如,在仿生手方面,要做出更灵活的、带触觉传感器的、成本可控的"手"。又如,要做出负载能力、爆发能力更强的关节电机。此外,还有电池、AI大脑的突破,等等。倪华良认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今年要花很多精力去实现,明年则开始应用落地。

人形机器人已进工厂测试

"人形机器人将率先用于工业场景,我们已有人形机器人整机被一些国外客商用于工厂测试。"上海企业钛虎机器人的相关负责人都鸿鹏告诉第一财经。他说,感兴趣的客商来自东南亚、美国、欧洲的都有。现在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一是营业厅展览引导,二是在工厂做物料搬运。

"现在的销售以国内为主,海外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都鸿鹏说,某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在中国的一家工厂也用他们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去测试,顺利的话今后会逐步应用到国外工厂。"今年在海外计划参加17个展会,把产品逐步拓展到更多地区。"

都鸿鹏认为,中国机器人的优势在于集成化程度比较高。现在80%的外国客商需要机器人整机的解决方案,因为国外的机器人整机不是太多,未来预计也会采购零部件去组装机器人整机。"全产业链是我们的优势,从零部件开始,再做整机,然后做解决方案,可以结合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帮他们解决实际应用。"

人形机器人与以往的机器人不一样,可以完成更精细化的操作,如抓取物品,还可以进行自然语言交互。过去的机械臂,需要人们输入程序后,才能完成简单重复的动作。现在人形机器人可以自主规划路线,算法不断完善。都鸿鹏说,现在70多万元一台人形机器人整机,其实还没包括解决应用算法的费用,所以目前市场还在落地前期。

都鸿鹏预计,今年年底,一批人形机器人整机在工厂的测试将会完成,客户会追加一些人形机器人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