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包裹的胜利?学者:特朗普老谋深算,不要轻敌

2025-02-08 15:59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恢复针对中国小包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最低限度"免税门槛,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据美媒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5日就签署了这项行政令,此时距离他1日取消这一免税措施,仅过去约4天。

特朗普的政策修改,导致美国邮政业的混乱。期间,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邮政4日发布通知称,暂停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中国)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但一天后(5日)就撤回了该通知。

有美媒认为,特朗普的"朝令夕改",凸显了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企业和行业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动荡。还有媒体分析称,这一变化对Temu和Shein等中国电子商务平台来说"是一个胜利"。

对此,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有不同分析。他告诉观察者网,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小包裹的政策改变,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检查巨量包裹的系统,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但同时,经商多年的特朗普"老谋深算",内心也少不了盘算。

宋国友提及,除小包裹外,特朗普在对加拿大、墨西哥征税问题上同样朝令夕改,宣布加税后又暂缓30天。他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可以被视为特朗普的一种施政策略,即在发出"对内交代、对外施压"的信号后,给自己留出时间解决其中的细节问题。

"特朗普低估了其中的技术性问题"

据介绍,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对小包裹设置了豁免,以减少美国游客从国外带纪念品回家的麻烦。2016年,美国国会将小额免税的最低额度从200美元提高至800美元。自那时起,靠"小额豁免"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迅速增加,从十年前的约1.4亿件激增到去年的逾10亿件。

特朗普政府针对小包裹的限制行为,引起了美国邮政行业和消费者的担忧。其中,美国国际运输行业组织"国际邮件咨询小组"执行董事凯特·穆特警告说:"作为消费者,你预计将支付更多费用,而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到货。"

宋国友则认为,美国消费者的抵制并未让特朗普回心转意,他此番更像是政策调整。特朗普在行政令中明确指出,"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后,将恢复征税。

数据显示,去年逾10亿件小包裹入境美国 视频截图

宋国友表示,特朗普修改政令的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检查巨量包裹的系统,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他低估了对小包裹征税的技术性问题,包裹太多,人手不够。因此在短时间无法处理好的现实问题前,特朗普决定按下暂停键,留出时间构建程序和系统。"

此前有美媒援引专家分析称,如果每个包裹都必须经过检查,那么国际包裹进入美国的速度将会"减慢"。巨大的检查审核工作,可能会使美国海关工作人员不堪重负。

"老谋深算"的特朗普,在盘算什么?

当被问及特朗普朝令夕改,是为自己对外谈判增加筹码,还是单纯忽视了技术性问题时,宋国友回答称:"两者都有。"他认为,特朗普亮明自己的态度后,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政策架构。

宋国友告诉观察者网,相较于第一任期,特朗普再次执政变得更加谨慎、全面。但由于事情过多、过杂,且特朗普行事较为"率性",难免因操之过急在一些政令上出现技术性问题。但他同时指出,经商多年的特朗普"老谋深算",政策调整也为其提供了一种施政与谈判空间。

"特朗普第一时间宣布政令,发出了对内交代、对外施压的信号,后续再进行调整或修改。"宋国友举例说,针对小包裹征税问题,特朗普按下暂停键,是为了构建征税系统;暂停对加拿大、墨西哥征税30天,更多的是一种谈判策略,为美国达成目的增加筹码。

特朗普近日在白宫召开记者会 视频截图

对于中美关系,宋国友再次强调特朗普"老谋深算",称特朗普的这一"灵活""率性"的性格特点,将塑造其第二任期内的对华政策走向,中方应谨慎、耐心应对。

当前,中美贸易关系日益紧张。特朗普重返白宫再掀"关税战"。

外媒注意到,中国迅速对美国采取了"以牙还牙"的贸易反制。就在美方10%关税正式生效当天(2月4日),中方一口气打出五记组合拳予以反制:对部分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将两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钨、碲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在世贸组织起诉以及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调查。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方还重启了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同时考虑对英特尔展开新的调查。

对于美方执意挑起贸易争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日回应指出,中方采取的措施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必要之举。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施压威胁对中国行不通。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各自关切,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