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迷信!11月22日小雪,晚上最不能做的5件事,别忘了告诉家人!

2025-11-18 10:54  头条

提醒家人|小雪节气有讲究,切记"5不做",为寒冬开个好头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将在11月22日迎来小雪节气。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将逐渐变得寒冷,降雪的大幕也由此徐徐拉开。

在传统的农耕文化中,节气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与生活智慧。关于小雪之夜的这些"老讲究",并非全是迷信,其中许多道理与现代的健康养生观念不谋而合。今晚,为了家人安康,顺利过冬,下面这5件事最好多加留意。

一、 不晚归:藏阳守神,避寒就温

老话讲: "小雪夜,早归家,莫让寒气伤身架。"

为何有这说法? 小雪时节,昼短夜长,入夜后寒气与阴气最盛。古时人们认为,此时晚归在外游荡,容易让"寒邪"入侵身体。

现代解读: 从科学角度看,深夜气温骤降,人体阳气内收,抵抗力相对较弱。过早或过晚出门,确实容易受凉感冒,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突发风险。养生建议: 今晚最好早些回家,与家人共处,避免不必要的夜间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身体积蓄能量。

二、 不争吵:静养心神,平和过冬

老话讲: "冬夜吵一架,心火燥一冬。"

为何有这说法? 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脏,主封藏,最忌情绪大幅波动,尤其是愤怒会引动"心火",破坏身体的阴阳平衡。

现代解读: 情绪激动会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在寒冷的冬季,这无疑给心脏带来了额外负担。一个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能有效缓解季节性情绪低落。养生建议: 今晚乃至整个冬季,家人之间应多些包容与理解,切忌争执动怒。可以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保持心境平和。

三、 不醉酒:养肾藏精,顺应天时

老话讲: "小雪酒不醉,来年精神倍。"

为何有这说法? 传统医学认为,冬季是滋养肾精、为来年春天生发积蓄能量的关键时期。而酒性大热,过度饮用会发散阳气,导致肾精耗损,与冬"藏"的养生原则背道而驰。

现代解读: 酒精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虽然短时间内感到温暖,但身体热量会更快散发,酒后反而更容易失温、受寒。养生建议: 今晚若想小酌,务必浅尝辄止。一杯暖身的黄酒或红酒足矣,切忌酩酊大醉,以免伤身误事。

四、 不贪凉:护住阳气,暖足暖背

老话讲: "寒从脚起,小雪夜里洗脚,胜过补药。"

为何有这说法? 这里的"贪凉"不仅指喝冷饮,更指忽视身体关键部位的保暖。双脚和后背是人体最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

现代解读: 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一旦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抵抗力。养生建议: 今晚切记不要用冷水洗漱,睡前用热水泡脚至身体微微出汗,这是驱除寒气、促进睡眠的绝佳方法。同时,确保背部保暖,可以穿一件背心或睡衣。

五、 不熬夜:顺应自然,安卧藏精

老话讲: "小雪不扰阳,早睡晚起床。"

为何有这说法? 古人讲究"天人相应",冬季的作息应顺应自然"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

现代解读: 长期熬夜会严重耗损人体的精、气、神,降低免疫力。在小雪这个需要"养藏"的节气,保证深度睡眠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养生建议: 今晚请放下手机,尽量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一个好的睡眠,是迎接寒冬最宝贵的"能量棒"。

结语

这些世代相传的习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生活智慧。在11月22日小雪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暂且放下"迷信"的成见,将这些叮嘱看作一份温暖的关怀。别忘了告诉家人, 尤其是家中长辈与孩子,一起遵循这些古老的智慧,安安稳稳地度过小雪之夜,为整个冬季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