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女子摸到胸部疙瘩查出乳腺癌

2024-12-18 17:53  头条

36岁的上海人王婧是一家外企的总经理,负责华南地区的销售市场,位高权重自然要操心的事情也不少。2018年5月,忙活了一个月的王婧总算有了一天休息的时间。

在沙发上休息片刻后便起身前往浴室洗澡,正当她享受放松的时候,突然右手摸到了胸部有一个肿块,质地偏硬,没有疼痛感,面积不大,约莫一颗花生米的大小。

向来警觉的王婧不由得疑心起来,第二天便驱车前往医院,经过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这里长了一个结节,大小约为1cm左右,具体性质还需要做个乳腺钼靶检查。

就当王婧拿着检查单准备去做检查时,一则电话打断了这个过程。因为公司有紧急的事务必须处理,王婧顾不得没做完的检查便先离开了。等到忙完已经是一周后了,这时她后知后觉想起来上回还有个检查落下了。

借着休息的机会,王婧赶紧补上了。检查显示BI-RADS分级为3类,乳腺结节的BI-RADS分级是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一套用于描述乳腺成像报告及数据系统的分类,旨在通过标准化报告术语、分类和最终评估结果,提高乳腺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促进临床决策。

BI-RADS分级系统包括从0到6级,根据王婧对应的情况,医生做出了解释:这一级别的结节多半还是属于良性病变的,恶化风险极低,不过还是要注意定期前去复查。

闻言,王婧长舒一口气,庆幸不是什么大毛病。按照医生说法,每隔半年复查一次是最安全的,当时王婧虽然频频点头,不过后来因为事务繁忙,想着不痛不痒的就慢慢忘记了这回事。

2020年5月,王婧接到了一个出差的任务。临出发前她难得有一个礼拜的假期让她好好的放松一下。前几天王婧玩的倒是挺开心的。但是到了第四天,情况发生了变化。

那晚王婧正在收拾屋子,可不知道什么原因,胸部传来了一阵剧烈的刺痛感,想着起身的她不得不蜷缩在一起,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尽可能的减轻自己的痛苦。好半晌,疼痛慢慢的缓解。

王婧试图用手去触摸刚才疼痛的部位,结果这一摸差点把自己给吓坏,这不就是之前查出结节的地方吗?和两年前相比,结节的大小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有压痛感。

翌日,王婧破天荒的来到医院复查。还是两年前的那位医生,见到她神色也有些诧异,随后打趣道:"你还知道来复查呢。"对此,王婧只是微笑示意,随后便让医生给她开检查单。

这一回的检查结果几乎让王婧崩溃,各项报告清晰提示,那个最初被她忽视的结节已然发展成为了乳腺癌。坐在诊室里,听着医生冰冷的宣判,王婧有些失神,嘴里反复念叨着一句话:为什么会是我?我还这么年轻。

医生见她情绪不稳定,先是安慰了一番。随后引导她找到病因,发现王婧日常生活中饮食清淡,并且还会积极运动,这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恶化成这样呢?

就在王婧马上要质疑对面是个庸医一定是误诊了的时候,医生发现了端倪,一针见血道;"你虽然生活节奏看着规律,可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这两个致命的错误!"

一、忽视定期复查

乳腺结节的发现往往通过自我检查或是体检过程中发现,一旦确定存在结节,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控结节的大小、形态及是否有其他变化发生。

这一过程至关重要,因为结节的变化可能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关键。不按时复查,尤其是对于已知有乳腺结节的个体来说,意味着失去了及时掌握情况变化的机会。一旦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原本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结节就有可能恶化成高度恶性的乳腺癌。

二、熬夜

人体内有一个名为昼夜节律的生物钟,负责调节睡眠、醒着、饮食等生理过程。熬夜会打乱这种自然节律,导致一系列链式反应:首先,睡眠质量和总时间的减少会导致激素失衡,尤其是雌激素水平的升高。

长期雌激素水平异常,已被证实是乳腺癌发病的一个风险因素。其次,熬夜还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降低身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此外,长期熬夜还会引发慢性疲劳,影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进一步加剧乳腺结节恶化的风险。

除了直接影响,不按时复查和熬夜还可能间接促进乳腺结节向乳腺癌的转化。例如,不利于发现早期生活方式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熬夜引起的慢性应激状态会导致长期处于高皮质醇水平状态,有研究显示,皮质醇的长期高水平与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针对已经发现乳腺结节的个体,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持足够和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帮助及时监测结节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总的来说,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就医态度对于预防乳腺结节恶化成乳腺癌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遵循专业的指导进行定期复查,尽可能地降低结节恶化的风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