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也要卖掉
不同于杨清和王斌,2025年中,马燕成功卖掉了房子,为此,她还向银行贷款了20万元。
马燕从小生活在一座三线城市,2019年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学所在的省会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准备考公。2021年,马燕和丈夫在老家买了一套三居室做婚房。这套房子是次新房,首付款和税费加起来40多万元,贷款100多万元,月供4000多元。当时丈夫已经参加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应付房贷没问题。
马燕的丈夫在县城工作。两人计划,马燕考公过关后留在市区,丈夫想办法调回来;如果不能留在市区,两人尽量到同一个县城上班。2021年底,由于无法留在市区,她选择到丈夫所在的县城工作。在县城稳定后,她和丈夫在县城贷款购入一套住房。此后,他们的女儿在县城出生,养孩子加上两套住房的月供,让小两口本来宽松的日子紧张起来。
马燕一直想卖掉市区的房子,一方面,房子没人住,也租不出去,每年还得交物业费;另一方面,2023年市区房价波动,这套房子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丈夫和婆家不舍得。
今年上半年,马燕还是将房子委托给中介,为此和丈夫还吵了一架。她的丈夫一直认为房价还能涨回来,现在卖了就等于亏了;她则认为,现在不卖,以后亏得更多。
"五一"假期时,马燕回市区父母家过节,顺便咨询了中介公司,她在市区的房子最多卖80万元。在她的坚持下,房子最终以不到80万元的价格成交,她大概算了一下,市区的房子一共亏损了近60万元。
卖房时,马燕在市区的房子还剩近90万元的房贷尾款,房子只能卖不到80万元,想要还清尾款,还需要自掏腰包拿出约20万元。好在她和丈夫都在体制内上班,在工作的县城很容易申请到贷款。
马燕说,卖房的最大原因是月供压力太大,她和丈夫工资收入1万元出头,房贷花去了三分之二,孩子的花销也不少,剩下的钱只能勉强维持她和丈夫的温饱,其他娱乐活动想都不敢想。
在马燕看来,她和丈夫的收入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30年房贷压力太大了,而且,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花费更大,总不能一直和双方父母伸手要钱。所以,她明知道房子卖得亏,也坚持要卖掉。
卖掉市区的房子虽然让马燕心痛了很长时间,但县城房子的月供只有3000多元,他们一家生活质量迅速改善,假期也敢出门旅游了,还两套房的月供时,买衣服和化妆品都需要盘算半天。
卖不起房
与杨清、王斌和马燕一样,在2018年至2021年购房的很多人,都经历了房价和房贷利率的双高点。
作为刚需,如果只是资产贬值,还不足以让他们卖房。更直接的原因是,他们的收入覆盖房贷变得吃力。杨清说,卖掉房子后,她初步打算租房住,远郊区的两居室,一个月的租金只有2500元左右。
上述中介告诉经济观察报,他的一位客户同样因为收入下降需要卖房,买家也同意业主使用购房款偿还银行尾款,但还差20万元,借了几天也没有凑齐,最终只能解约。
该中介说,信用资质相对较好的业主,可以申请消费贷等借款,但如果用于偿还房贷,可能会涉嫌违规,他们一般不鼓励业主贷款卖房。此外,中介公司也可以推出过桥贷等信贷措施,但多数业主的经济状况并不符合贷款要求。
在该中介人士看来,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做生意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断供。但在家庭收入无法覆盖房贷时,想要不断供,就只能卖掉房子。今年以来,卖不起房的情况开始多了起来。
他说,除了卖房,还有一个途径就是断供保房,即主动断供,然后和银行谈暂停还贷。但这是一步险棋,一旦断供,银行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和业主谈,暂停还贷几个月;另一种是向法院起诉法拍,一旦进入法拍,业主的损失更大。
杨清身边有熟人因还不起房贷申请了停贷,一次可以申请暂缓几个月,最长可以停还房贷三四年之久,但并非所有人都会申请成功。由于申请停还房贷需要断供,目前她的经济状况让她不敢冒险。
目前,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专业为业主断供保房的中介机构。但上述中介认为,这些机构多数是"骗子",因为,如果可以断供保房,业主自己也可以申请;如果银行要法拍,中介机构也无法阻止,所以,业主只是白白多花一笔冤枉钱。










